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3)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几味止咳药的区别

细辛:去寒咳;杏仁:只去痰,不去水;款冬花:有水的咳嗽;射干:能够排水,去掉气管里面的水气;紫苑:降逆下气,让肺泡收缩起来;五味子:把肺里面整个水气排出来;泽漆:痰饮在肺泡周围。

桔梗汤方(肺已化脓)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咳嗽气逆,这是肺胀。病人喘气,两眼突出好象要脱出眼眶一样,脉象浮大的,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小青龙加石膏汤也可以治疗。

【倪海厦】肺胀就是肺气肿(咳而上气)

1.正常情况下,吸气横膈膜向下移动↓,吐气时横膈膜向上移动↑;

2.肺气肿,咳而上气时,横膈膜紧绷在上边,吸气吐气都不下降,所以叫“逆”;

3.半夏可以把堵在横膈膜上的痰去掉,所以叫“降逆”,此逆来源于中焦脾胃。

越婢加半夏汤方(早期肺气肿)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胀病人,出现咳嗽而气逆,气喘喉咙里有声音,胸部紧迫胀满,全身面目浮肿,流清鼻涕,不闻香臭,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肺快化脓而未化脓)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似咳非咳,唾沫多,吐涎沫,不渴,这是肺寒,用甘草干姜汤主治。

甘草干姜汤方(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咳而且不停地唾涎沫,咽喉干燥,口渴,脉浮细而数,这是肺痿,炙甘草汤主治。

炙甘草汤方(治疗结、代脉,心律不齐,里虚;严重发作时,出大汗,胸闷,有濒死感,甚至休克)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问:病饮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回答说:饮病有四种,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老师回答说:痰饮病人未病之前身体肥胖,患病以后身体消瘦,水在肠间流动,可听到沽漉漉的响声,这称谓痰饮;水饮形成以后,饮邪流注胁下,咳嗽或吐痰时牵引胸胁疼痛,这叫作悬饮;水饮泛溢到四肢肌肉之间,应当随汗排出,如果不汗出,而见身体疼痛沉重,这叫作溢饮;咳嗽气喘、倚床呼吸,呼吸急迫而不能平卧,外形轻度水肿的,叫作支饮。

【倪海厦】饮和水的区别。内发的水气叫“饮病”,由喜、怒、忧、思、悲、恐造成的,无表证,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外感引起的叫“水病”,由风寒暑湿燥火引起,有表证咳嗽等。包括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

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水饮停滞在心,见心下悸动,胃脘部痞满,呼吸气短,厌恶水,不想饮水。水饮停留在肺,见吐清稀痰涎,想喝水。水饮停滞在脾,见气短乏力,身体沉重。水饮停滞在肝,见胁下支撑胀满,打喷嚏时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停滞在肾,则见心下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