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阳病理阶段的继发证(8)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1、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大结胸证三条,须合看,相互证明,相互补充则见其全。本条是太阳病误下而继发之大结胸证。重发汗则伤津液,表证误下导致表邪内陷与水饮相结合而发生大结胸证。不大便,口燥渴,日晡潮热,腹硬满而疼等证为结胸与阳明燥结所共有。而区别之处在于结胸之腹型为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阳明燥结之腹型在降结肠部结硬。阳明之疼缓;大结胸之疼有过敏性,为近之则疼。阳明病之脉为洪大滑数;大结胸之脉为沉紧。阳明病为燥屎内结;结胸为痰饮结聚,有呼吸器病变,如短气喘咳稀痰。
“大陷胸汤方:
大黄84毫升,芒硝200毫升,甘遂未2克
上三味,以水1200毫升,先煮大黄400毫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200毫升,得快利,止后服。”
按:甘遂苦寒为逐水峻药,破留饮治水病,利大小便。合大黄芒硝廿遂为峻利胸腹胃肠留饮结热之剂。本方大黄每服量合41克,芒硝99毫升,甘遂末1克,药量之大和药性之峻猛是少有的。于此亦可见病情之重笃。若畏方药之峻烈而减其制,恐药不胜病!
2、“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疼,按之石硬者, 大陷胸汤主之。”
此条与上条相同,只是未经汗下而发结胸。这说明,结胸证并不是因汗下之后,亦有不因汗下的。主要原因是其人素有水饮。结胸热实,心下疼按之石硬即身热不大便;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此条补出结胸脉沉紧。沉脉主阳气衰,紧为诸寒收引之象。沉紧为结胸的脉证。此条与上条理法与方药悉同。
3、“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条是结胸证与少阳病兼热结在里证的鉴別方法。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不大便,复往来寒热,胸胁满疼是少阳病兼热结在里,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下里热治之。若只有结胸证,无少阳证:表现为身无大热,无往来寒热,但头汗出身无汗者,是水结在胸胁,以大陷胸汤主之。如何知道水结在胸胁呢?从“无大热”与“但头汗出”知道。因为热结在里即不大便,腹满硬疼,身热恶热,汗出之证。今无大热即身无大热,仅头部汗出身无汗,而脉沉紧,所以知为水结在胸胁。凡结胸证必主呼吸器证状。少阳病之胸胁证状无呼吸器病变。
4、“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痉有刚痉与柔痉。所谓柔痉即发热,汗出不恶寒,项背拘急。“如”柔痉则非柔痉,即汗出不恶寒而项背强。项强为结胸证候常见证。此条是说结胸者,具有种种结胸脉证。而且项亦强。并不是仅项强一证。下之则和一句指项强。宜丸而不用汤,取丸药力缓。避汤剂之峻烈。结胸证之项强亦因水饮留聚,津液不行,项背肌组织缺乏濡养所致。仲景对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用葛根治;金匮中痉病用花粉治。此二味皆生津通行津液之品。仲景对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风家下之则痉;太阳发汗太多亦致痉。等等戒律俱是存津液以防痉。本条用丸不用汤剂,亦寓此意。
“大陷胸丸方:
大黄84克 葶苈子100毫升 芒硝100毫升 杏仁100毫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2克,白蜜40毫升,水400毫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按丸方之硝黄用量大为减少,甘遂增倍。加白蜜以缓甘遂之毒而防速下。金匮治留饮,其人自利,虽利,心下续坚满,甘遂半夏汤方中用蜜100毫升和药,与大陷胸丸方用蜜之意相同。
5、“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疼,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此条是小结胸的证治。大结胸的腹证是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不可近。小结胸的腹证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疼”,不按则不疼,限于心下部位。大结胸脉沉紧。小结胸脉浮滑。小结胸虽然也是饮邪与热相结,但小结胸无胃肠热结与潮热、头汗、气短、喘逆等证。此证称小结胸是因邪轻势缓,以区别于大结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