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慢性鼻炎方

慢性鼻炎方朗读
适应症:主要是针对那种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一般15付药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

慢性鼻炎方原文

组成:苍耳子5克,辛夷花10克,薄荷10克,鹅不食草20克,白芷15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路路通15克,丝瓜络15克,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生甘草8克,败酱草15克,炒薏苡仁30克,淫羊藿3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佩兰10克。15付。
 

前段时间在阅读任之堂系列书籍的时候也发现了一治疗慢性鼻炎方,也摘录如下:

慢性鼻炎方

适应症:主要是针对那种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一般15付药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

组成:苍耳子5克,辛夷花10克,薄荷10克,鹅不食草20克,白芷15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路路通15克,丝瓜络15克,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生甘草8克,败酱草15克,炒薏苡仁30克,淫羊藿3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佩兰10克。15付。

方解:苍耳子、辛夷花通透鼻窍,引药至鼻。鹅不食草也是治疗鼻炎的要药。薄荷疏肝,能治疮,也能透郁热。白芷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鼻炎的脓疮可以排出来。这五味药以散透为主。

黄芪、防风、白术是玉屏风散,守住中气,九窍不利,都要从脾胃中考虑,玉屏风散能从脾到肺再到鼻窍,为鼻提供一股正气。路路通取其通畅之性,能通行十二经水湿,力量比较平淡;丝瓜络解除络脉中痰热,这两味药都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是二陈汤,治疗痰湿的总方。把痰湿浊阴往下疏导,配上败酱草,就能降浊,走于肠中。败酱草是肠痈妙药,能够深层次地清热解毒,解除郁伏日久的脓毒。以其气如败豆酱味,故名败酱草。败酱草,消痈败浊,化脓为水。慢性鼻炎、鼻窦炎,那些浓浊之物,附筋着骨,败酱草能驱败浊下行。败酱草配上炒薏苡仁,就像《伤寒论》里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一样,取其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炒薏苡仁渗湿于尿道,败酱草降浊于肠道。这两味药用活了,都相当妙。淫羊藿把命门之火补起来,当归把周身之火养起来。这是考虑到慢性鼻炎,疮痈日久,有气血不足、肾阳亏损在里面。而用川芎、佩兰,这两味药芳香能升清阳,又能开郁结,化湿浊。

加减:头痛的要加川芎20~30克。两侧头痛明显的可加蔓荆子、柴胡。前额头痛的加白芷。鼻涕腥臭的加蒲公英、竹茹。鼻涕量大色白的,加苍术、山药、芡实。

另一效方:

苍耳散来源于《严氏济生方》,专门治疗鼻渊,由苍耳子、辛夷花、薄荷、白芷四味药组成,是治疗鼻窦炎(中医称鼻渊)、过敏性鼻炎的特效方。过去为口服剂,老中医李平善改为鼻纳剂,既方便又提高了疗效,特此介绍如下:

〔组成)苍耳子6克白芷3克辛荑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遇寒嚏喷频频,或鼻痒,或流涕(清涕为寒,浊涕为热)或因鼻炎而引起的眉楼骨痛疼,脉象缓。

〔用法)用湿棉球蘸药粉并使药粉充分揉入棉球内,塞入患侧或双鼻孔。过松易脱出,过紧易影响呼吸,适宜为度。每4小时更换一次,睡眠时忌用。〔加减〕如头痛甚者加细辛3克,鼻塞甚者加牙皂3克,有黄浊涕者加川连5克:久病不愈者加麝香1克。此方对鼻息肉也有效。

...

朗读
()

猜你喜欢

【偏头风方】 处方: 夏枯草四两  白芷三钱  芥穗三钱  苍耳子八钱  川芎二钱  细辛一钱  防风三钱  薄荷三钱  辛荑三钱  生黄芩三钱  柴胡三钱  生甘草三钱
()
 牙疼虚实辨认,牙痛让病人用手按,按着能疼慢一点,或者按着依然疼是虚。        丝毫不敢按,按着更疼是实。
()
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没药三钱 血竭三钱 大黄三钱 朴硝二钱 石决明三钱,锻为末,分四副,早晚清茶调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
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
【小儿基础方】 葛根6g、板蓝根6g、山豆根6g、白茅根6g、芦根6g、藿香6g、红花3g、大黄3g。 【成人方】 葛根20g、板蓝根30g、山豆根6g、白茅根15g、芦根20g、藿香10g、红花12g、大黄6g。
()
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