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汉。太阳病。
宋本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是有水湿在内,于法可攻,然必表邪外解,乃可攻之。
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康治本36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发作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擘芫花熬未尽甘遂末大戟末 右四味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取一升去滓内诸药末等分一两温服之
康平本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注: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注: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胡希恕:
这段很不好讲,一般注家都搞错了。病开始“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说的什么呢?这说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翻到前面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32、33条)就知道了。“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怎么搁个“太阳中风”呢?这就是古人以方药立证,就给证归一个例子而已。你看葛根汤这个方药,它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桂枝汤治中风,所以古人也叫中风,它和大青龙汤一样。大青龙汤也有桂枝的关系,方子里头包括桂枝去芍药汤,它(大青龙汤)也叫太阳中风,可是它没有中风证候,它是脉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葛根汤也是,你看葛根汤搁“恶风”两个字,古人的意思中风了就怕风,其实这是存在问题的。但我们在临床上要知道:葛根汤这个药,非常恶寒,恶寒甚则都恶风,老觉盖得不严。大青龙汤也是。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表证,恶寒特别厉害,同时发烧,不是葛根汤证就是大青龙汤证。这两个方剂也好辨别:葛根汤证是项背强几几,厉害,大青龙汤证是烦躁得厉害,它是有热,热比较突出。它有石膏,大量的石膏。那么古人(在本条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之前)搁个“中风”也有道理,它是有桂枝证,气上冲得厉害,葛根汤就是由于气上冲,体液不向下走,处于上边,所以项背特别强,项背强达到一定程度就要抽了,就因为气上冲的关系,所以用桂枝。由于这个证候里包含着桂枝证,所以古人管葛根汤叫太阳中风。那么这个病应该是这样的,你们看看本文(本条原文),应该是太阳中风,就指着“头痛、发热、恶寒”这类病,同时有下利或呕逆,这是说表证这一方面;同时还有下边这些东西,“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这在《金匮要略》里头是指悬饮,饮结于胁谓之悬,悬在一侧似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严重的胸膜炎等这类的病。它是两种病(一种葛根加半夏汤证,一种十枣汤证):悬饮须攻,但是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即)头痛,发热恶寒,脉浮又呕吐、又下利,同时有(十枣汤证)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这种悬饮内痛的症状。这应该先解表,所以他说“表解者,乃可攻之”。乃可攻之指的下边(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说的,并不是指“下利呕逆”。下利呕逆用十枣汤那可不行。你看这文章,错综得厉害,很不好懂。本来是十枣汤证,同时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是葛根加半夏汤证。那么必须“表解乃可攻之”,表解用什么?就用葛根加半夏汤。所以底下这一套(其zhizhi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都是吃完这个药(葛根加半夏汤)之后,“其人zhizhi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十枣汤证也有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你看这个时候不是下利呕逆,而只是“干呕短气”。没有下利呕逆了,就是因为吃过葛根加半夏汤,下利呕逆随着表证全解了,只是干呕短气。为什么干呕短气?有水饮在里头就要短气,里有水饮也干呕,但是他不像“下利呕逆”那样子;底下说“汗出不恶寒”,可见以前是恶寒,由于zhizhi汗出就不恶寒了。底下说“表解里未和”,这是表没有了,只是里未和,“十枣汤主之”。
有很多注家都这么讲:说有发烧怕冷,要吃解表的药。表解了,又有下利呕逆,把这些东西(下利呕逆,其zhizhi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都搁里头了,就用十枣汤。没有这个治法!十枣汤这个方药相当厉害,泻下相当凶,下利呕逆还给吃这个药,哪有这个事啊!这一段你们看看旁的注家本子,可以参考一下。呵呵,它(条文所说的症状)是串的。这个匀成两层看:一个是发汗以前,即吃葛根加半夏汤以前,有下利、呕逆、头痛、发热恶寒、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那么(另一个)经过服葛根加半夏汤之后,没有下利呕逆、发热恶寒了,这都没有了,只是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这是吃完葛根加半夏汤之后的证候了。根据这个来说,这是“表解里未和也”,应该用十枣汤。那么(十枣汤)这三个药,芫花、甘遂、大戟,都是下水的毒药,都有毒,所以用量都特别轻,可泻下相当地重。我们看看方后注的说法,“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就是壮实的人可以给到一钱匕,这个匕是古人盛药的器皿,就像现在小勺似的,古人的一钱就是现在的三分了,强人吃这些。“羸人服半钱”,瘦弱的人吃半钱,半钱很少了,一分半。“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泻得少而病还不去,“明日更服”,一天不要连续吃这个药,这是毒药,但当时也毒不死人。“加半钱”,明天吃,药量稍稍加一点,(昨天)吃一钱的(今天)吃一钱半,吃半钱的增加到一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快下利,这个药我用过,下利非常凶。这时候停药,糜粥自养,不要吃硬东西。这么凶的药能治呕吐下利吗?不能。所以前面这个(下利呕逆),不能够往(十枣汤证)一块儿搁了。
芫花、甘遂、大戟这三个药差不多,都是下水的药。那么搁上大枣,妙不可言。古人方子中大概用猛峻的药都用甘药调之,都用甜药,甜能补脾,就是安胃,不顾正不行,不都给治坏了吗?所以胃不能给治坏。他为什么不要甘草而用大枣啊?这个地方好,大枣这个药,甜药之中能利小便,能祛水,既能顾正而制毒药,同时也能祛水。可是,枣得多用,药按现在说只是用几分,就搁上十个肥大枣。药如果多,用大枣也得多用。
(十枣汤)这个方子我常用,它不但治悬饮这类病,凡是胸水都能治,甚至有时也用来治腹水,真正的实证腹水也可以用,但不要这么用。我用(十枣汤)大枣起码用半斤,有的时候我用一斤,大枣先煮它,煮得没魂似的,把皮和核挑出来不要,只是汤和枣肉都在里头。我用汤剂不用面剂(散剂),这几个药芫花、甘遂、大戟,我都每样用二钱到三钱,用得好像挺重的,其实没关系,要用这么大量的枣,把这几味药搁到枣汤里煮,我让他们用大药锅,要一斤(枣)得用大沙锅,搁里头煮,煮得差不多,把药捞出来不要了,就喝枣汤、吃枣肉,让他少吃。一下子吃多了,那就泻得不得了。一会儿吃一点,要是稍稍地下了,那就暂停。我这么(用此方)治好很多人,尤其胸水,相当好使,你们可以这么用。一样搁二钱也行啊,不过枣务必得多,一点儿与人没害。不搁那么多枣可不行,我就根据这个来用这个汤剂的,在胸水、腹水我都用。以毒攻毒啊,胃是得加强保护,所以古人在这上头是特别注意的。
倪海厦:
如果太阳中风,感冒了,同时有下利有呕吐,太阳中风下利是葛根汤,有呕吐就葛根加半夏, 如果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要先解表再攻里,攻他的时候。结果病人其人漐漐汗出,发汗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当解了表以后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平常看到的时候,一定是湿气很重的人、还有肠胃功能很差的人,为什么会严重到用「十枣汤」?
平常解表的时候,一定是开发汗剂,这汗一发以后,滤过性病毒和不要的水离开体表以后,好的「水份」还会顺着三焦淋巴系统回到胃里面来 津液会自行返回胃里面 如果津液没有回到胃里面,病人会燥渴,小便就没有了,这时候就是「五苓散证」。现在这种情形是水回来了,居然并没有回到胃里面,回到肺里面,因为肺主皮毛,为什么回到肺里面?因为土挡到了,脾土太旺,脾伤到了,脾就胀起来,这表水一发出去以后,没有办法回到肠胃里面,就慢慢渗到横膈上去:如果水不多,就「头眩」就是「苓桂术甘汤证」:如果渗得更多,愈来愈严重,就是用「十枣汤」。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这病人本来是麻黄汤证表寒,结果没有开麻黄汤,如果病人抵抗力很强,自己会好,有的病人不会好,这时候麻黄汤证转成里寒了,变成小青龙汤证,里面发炎了,没有用麻黄汤发表,里面的免疫系统出来相抗,滤过性病毒往里面走,走到肺里面化热了,病人一直咳嗽,咳嗽的同时,表面有寒里面有痰,这痰就是水,就是表面的滤过性病毒顺着水道系统到肺里面来的,应该是小青龙汤一剂就去掉的,因为小青龙汤是心下有水气,结果又没开小青龙汤,这水就慢慢堆积起来,造成「十枣汤」证。
「十枣汤」中医叫「朱雀汤」,是伤寒论里面,目前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如果这水在皮肤表面上用「越婢汤」,肠里面的水是表水汗水回头的,水正常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肠胃入肺了,所以整个胸膛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的间膈膜上,就是三焦网膜。所以脏没有积水,可是脏和腑中间的三焦网络全部充水,病人会心下痞鞕满,胃里面胀满的很难过硬硬的,引胁下痛,整个胁肋都积了水,两胁下很痛,呕即短气,恶心想吐,吐又吐不出来,因为水不在胃里面,为什么短气?横膈膜都充水了,像海绵一样,吸气又不能下降被顶着,呼气就吐出来,自然气就很短,汗不出恶寒者,代表他还有流汗没有恶寒,就是没有表证了,所以在喝「十枣汤」之前一定要确定他没有表证,所以肺里面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的。
临床上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汗出,病人阳气虚脱的时候,会流出油油的汗,这个时候就不 能用十枣汤了。
能把胸腔下方、横膈膜、肺的下方的水利出来,完全靠甘遂,所以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对「结胸」,如果结胸从胃的痞鞕一路往下走,因为比较下面就是大陷胸汤把它攻掉,如同样的结胸在这里但是病往上走,顶到喉咙,脖子都不能弯下来,如果用大陷胸汤就跑太快了,结胸会没有去掉,这时候要改用大陷胸丸,因为丸剂本身是药缓力重,吃大陷胸丸可以因势利导,把它导下来,所以结胸有两种症状,一个从从心下往上升的用「大陷胸丸」,一个从心下往下走的用「大陷胸汤」,都是以胸膈为主,所以半夏、甘遂一定会用到,甘遂利水利痰的力量非常强。
如果水渗到脏腑中间的三焦油网的时候,一定要靠大戟才能打通。甘遂利水利痰,去肺中的积水与子宫中的积水,但甘遂还有涤痰的效果,所以大陷胸汤用甘遂。 肺泡里面都是水的时候用芫花,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所以会用到芫花的病人一定到了「但坐不得卧」的阶段,就是肺积水不能躺,一躺下去就要喘就再坐起来,吃完十枣汤,三小时就好了。
这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 l/3 钱,一次只给病人一剂,因为这三味药都是碱性的药,胃里面有胃酸,如果光吃这三味药到胃里面,胃就会难过了,所以要靠红枣,过去拿十个红枣去熬,现在大枣比较小,用二三十个浓一点无所谓,红枣汤能中和碱性,且让药发散的力量很强。强人服一钱匕,胖的人用一汤匙,就是喝汤的汤匙一平匙,羸人服半钱,瘦的人用半匙,平旦服,这就是吃十枣汤的技巧了,一定要早上六点钟吃,五点到七点都可以,因为「肺寅大卯胃辰宫」,大肠开卯时,肺和大肠相表里,水在上焦的时候,用十枣汤攻下去的时候,病人会上吐下泻, 如果有痰,上面吐出来的是痰,如果没有痰,只有水,这水是泻出来的,全部从大便排:病人吃十枣汤后约半小时,开始跑厕所,连续约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这三味药都是毒药,但是三小时后通通排掉了,若下少者,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如果大便三四次,应该下六七次才够,病没有除的,第二天再吃、再加半匙,得快下利后,标准是六次、糜粥自养,这时候喝稀饭,用红枣下去熬稀饭,不能吃油腻食物或肉类,否则会有余热;因为吐了很多,用红枣把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看到肝病的腹水、脾脏病腹水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十枣汤」;不可以每天用「十枣汤」,吃完「十枣汤」后要调理病人的肠胃,北派的观念只要病人的肠胃功能非常好,吸收的功能非常好病人就不会死。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攻出来的水,其实就是人体内的高蛋白的东西,这营养应该给脏腑、结果被水堵到了,这营养一段时间后会坏掉,所以必须把它排掉。看到十枣汤的病人,确定没有表证的时候要速攻,不要等到胃气已经没有才攻,十枣汤喝下去结果病人死了,以为是吃到毒药死的。所以要小心麻黄汤证没好变成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没好变成十枣汤证。
倪海厦十枣汤使用时机总结:
目前社会怎幺说呢?不适合于中医的生存,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西医治死一万,一点事也没有,中医治死一个人,这马上是非就全都出来了,这都是现实,比如说此病已不可治,而只在于最后一击,或十枣汤或控涎丹或其它的峻猛之药,只在于最后一击了,你说这病人在你面前时,你说要救还是不要救,这病人基本上来说就是达到九死一生了,而如果死在医院里,病人的家属还高兴的向医院里面送钱,一分钱都不会少,如果让中医治,你可能除了搭上药钱之外还要陪着住进监狱。这就是中医目前的症状,所以说这样的很多事情都是不可说,这一个大医精诚,药王孙思邈的这个大医精诚,这个真正说能做到大医精诚之人绝对不是一般人,至少来说,要达到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我看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大医精诚,包括我在内,不要在口头上没事说要求别人去大医精诚。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无法平躺代表肺里有水,肝癌初期还可以治疗,中期就没有办法了,在治疗如水进入肺的时候,可采隔日用十枣汤排水,如果每天排水会死在十枣汤上,再开健脾整胃的药。[水正常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肠胃入肺了,所以整个胸膛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的间膈膜上,就是三焦网膜。]
治疗的时候,用十枣汤把水攻出来,排掉了后「马上」吃健脾的药水再回来就没有那么多了,如果小便通利,都没有腹水了,这病人就救回来了,救回来以后,想要让他再快一点好,加了南派的药,像娱蚣、血竭等,结果病人被攻死了,因为病人血虚了,药里面有很多破瘀的,但那是伤科用的,让病人自己慢慢恢复比较好,因为血已经虚了,硬去攻,死的更快,结果病人是死在贫血上。
十枣汤在三个小时内就把水排掉了,排掉了后「马上」吃健脾的药,平常三餐饭前吃,然后正常的饮食,水来的时候,再用十枣汤攻,百分之九十九的肝硬化、腹水的病人都可以救回。
如何掌握十枣汤剂量?所以像是开十枣汤这种药,一般都只开一剂,一剂吃完之后,问病人口渴不渴,口渴就不再给药。
「十枣汤」中医叫「朱雀汤」所以肺里面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的。,是伤寒论里面,目前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如果这水在皮肤表面上用「越婢汤」,肠里面的水是表水汗水回头的,水正常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肠胃入肺了,所以整个胸膛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的间膈膜上,就是三焦网膜。所以脏没有积水,可是脏和腑中间的三焦网络全部充水,病人会心下痞鞕满,胃里面胀满的很难过硬硬的,引胁下痛,整个胁肋都积了水,两胁下很痛,呕即短气,恶心想吐,吐又吐不出来,因为水不在胃里面,为什么短气?横膈膜都充水了,像海绵一样,吸气又不能下降被顶着,呼气就吐出来,自然气就很短,汗不出恶寒者,代表他还有流汗没有恶寒,就是没有表证了,所以在喝「十枣汤」之前一定要确定他没有表证,所以肺里面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的。临床上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汗出,病人阳气虚脱的时候,会流出油油的汗,这个时候就不能用十枣汤了。
胖的人用一汤匙,瘦的人用半匙,早上五点到七点喝,病人吃十枣汤后约半小时,开始跑厕所,连续约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强人服一钱匕,胖的人用一汤匙,就是喝汤的汤匙一平匙,羸人服半钱,瘦的人用半匙,平旦服,这就是吃十枣汤的技巧了,一定要早上六点钟吃,五点到七点都可以,因为「肺寅大卯胃辰宫」,大肠开卯时,肺和大肠相表里,水在上焦的时候,用十枣汤攻下去的时候,病人会上吐下泻,如果有痰,上面吐出来的是痰,如果没有痰,只有水,这水是泻出来的,全部从大便排:病人吃十枣汤后约半小时,开始跑厕所,连续约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这三味药都是毒药, 但是三小时后通通排掉了,若下少者,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如果大便三四次,应该下六七次才够,病没有除的,第二天再吃、再加半匙,得快下利后,标准是六次、糜粥自养,这时候喝稀饭,用红枣下去熬稀饭,不能吃油腻食物或肉类,否则会有余热;因为吐了很多,用红枣把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看到肝病的腹水、脾脏病腹水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十枣汤」;不可以每天用「十枣汤」,吃完「十枣汤」后要调理病人的肠胃,北派的观念只要病人的肠胃功能非常好,吸收的功能非常好病人就不会死。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攻出来的水,其实就是人体内的高蛋白的东西,这营养应该给脏腑、结果被水堵到了,这营养一段时间后会坏掉,所以必须把它排掉。
病人恶心,心下痞的很厉害,一直恶心,躺都不能躺下去,坐立难安
我有个病人很好玩, 他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开十枣汤, 知道他晚上咳的很厉害, 不能躺下去睡。 因为很熟啊, 前几天还好好的, 今天怎么突然就这 个十枣汤症。就开个十枣汤,我的药方是固定的,结果我药房的师傅换人,换人时的交接, 没有交接的很好, 十枣汤他把红枣配在比例里面, 是不是剂量就不够了?病人吃完, 我只开 一剂给他, 吃完之后, 第二天他来看我, 我问, 有没有吐啊, 有没有泻?没有啊。 嗯?不对 啊, 我再开一剂, 吃完再来一看, 还是没有吐泻, 汤液效果还是不能躺下去。 不对, 我到药 房去, 进去我就问师傅你怎么配的, 他就给我讲他把红枣配到比例里面。 居然, 甘遂、 芫花、 大戟都是 1, 红枣是 10, 红枣是 10颗嘛, 他把它配成 10, 当然没有用, 我当场把他臭骂一 顿, 然后前面已经交接那个药房也给他臭骂一顿, 病人命在旦夕啊, 我亲自配给他, 就是制 药粉一包,再拿 10 颗红枣回去煮,第二天吃完以后,他打电话来说好了,不用来了,一剂 就够了。所以你要对症。 病人恶心,心下痞的很厉害,一直恶心,躺都不能躺下去,坐立难安,坐哪都不对,这 个水停在这边, 非要十枣汤才能去掉。 如果他碰到外面的中医呢, 甘遂、 芫花、 大戟、 牵牛? 吓得腿软了,最多用个制半夏,生半夏还不敢用,那你怎么可以治这种症,当然不能治啊, 所以在美国的中医说你到医院去找西医, 先去给西医看, 把他送到西医那边去, 西医看病人 排不出来啊, 送中医, 送到我这边来, 所以送来送去, 还是送到我这边来, 所以外面的中医 送到西医,西医在送给我,我是最后一关,一剂就去掉了,敢用,诸位不要怕。十枣汤,甘 遂是非常好使用的排水的药物。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