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佳。
【倪海厦】风湿关节炎与痛风
1.风湿关节炎( 膝关节肿大,疼而不红,鹤膝风):膝五针+内服白术附子汤;
2.痛风(风湿关节炎,红、肿、疼):开四关(双合谷+双太冲)+大杼(骨会)+脾俞+曲池+膝五针+内服甘草附子汤。
[相关条文]
【5.33】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chè)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方义]
此健脾补阳,祛寒湿,兼散风邪,治痹证之方。
[主治]
风寒湿痹,关节肿痛,不得屈伸,手不可近。但必须具有大便溏、小便不利、不喜冷性饮食,兼恶风寒、汗出等症。
[药品]
炙草一至三钱 炮附子二至四钱 白术二至三钱 桂枝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炙草、白术、附子健脾补阳,以治寒湿;桂枝辛温以散风寒。
[禁忌证]
痹证有喜冷性饮食之热证者忌之;有大便不溏或小便利等脾阳不虚证者也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附子汤:此解肌和营卫兼温经回阳之方。
(2)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即白术附子汤):此补阳胜湿兼散风寒之方。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译文]湿气造成的疾病,内外上下,四外流窜...
仲景之湿病。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译文]湿气造成的疾病,内外上下,四外流窜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汉。仲景之温病。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猪肤汤。汉。少阴病。猪肤汤方 [原文] 猪肤一斤 [用法]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相关条文] 【11.3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栀子豉汤。汉。阳明病。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仲景之湿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理中汤。。仲景之湿病。理中汤方(脾胃寒湿,腹泻;又名人参汤) [原文]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