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朗读
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桂枝加附子汤原文

  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相关条文]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义]

  此解肌兼温经回阳之方。

  [主治]

  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之证。但必须注意要兼有恶风寒较重、脉较微、发热、不喜冷性饮食等症。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附子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解肌和营卫.加附子以温经回阳。

  [禁忌证]

  不发热者,喜冷性饮食者(不可使用桂枝汤),脉搏不微,恶风寒不甚或不恶风寒者(不可使用附子),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治汗后恶寒较甚而不发热,回阳兼敛阴之方。

  (2)附子汤:此治有身疼痛没有发热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本汤主之。(20)翰卿按:本方主证为汗出不止,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恶风寒,脉微。是桂枝汤证兼阳虚的证候,根据经验需注意两个方面:①汗出不止,体温下降,表证不显,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此亡阳之危证也,宜大剂参附汤加山萸肉治之。②汗出不止,体温甚高,脉大而乱,四肢不厥者,此气虚液脱之危证也,宜来复汤重加山萸肉人参治之。左季云认为脉浮而大者,浮为阳越于外,大为气血俱虚,可以补充本条之脉象。
2.本方主要作用,在于复阳敛液,固表止汗,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复阳固表,适用于汗出过多,阳气受耗,津液暂亏的证候。至于大汗亡阳,则非本方所能奏效的了。​《伤寒论译释》
3.本证本不甚剧,不过津液略伤,阳气微损而已。若真正伤津亡阳,非此汤之所主矣。(《伤寒论今释》)
4.服本汤后微有热象,小便短赤者,是阳回之佳象。今人以服附子而见舌干燥渴,疑惑附子所致,复投寒凉,前功尽弃,良可叹矣。(《伤寒类证汇参》)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刘昆湘曰:暑邪肺为先受,逆传入心,其所以自气陷血者,必其人血分素有热也。暑邪陷血,内干于心,故心气热而神乱。心热,故烦躁夜卧不安。神乱,故谵语意识昏昧。
()
[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
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
桂枝二越婢一汤(津液不足里虚之人感冒用此方;烦燥,半夜不睡,胡思乱想也可用之) [相关条文] 【6.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