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连黄芩汤。汉。太阳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肠病毒;阿米巴痢疾;小儿手足口病可用此方;屁臭大便粘马桶;表邪下陷)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肠病毒;阿米巴痢疾;小儿手足口病可用此方;屁臭大便粘马桶;表邪下陷)
[原文]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相关条文]
【7.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9.4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谵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12.13】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方义]
此解表兼清里热之方
[主治]
泄泻或痢疾,身热,脉洪大有力。兼见喜冷性饮食或暴注下迫、肛门灼热等现象。
[药品]
葛根五至八钱 甘草一至二钱 黄芩二至三钱 黄连二至三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以清阳明在表之风热;芩、连苦寒,燥湿清热,以除湿热在里之下利;甘草甘缓,调和诸药,并辅正以胜邪。
[禁忌证]
身不发热,脉无力,喜热不喜冷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此治里虚寒下利,兼有表寒证之方。
(2)葛根汤:此治表寒兼自利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1.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本方主之。(34)
翰卿按:这也是表证兼下利的一种治法,但这种表证,根据实践是指发热不恶寒而言。喘而下利,如果是虚寒证,则属虚脱之危证。本方重点在于发热、下利二证。喘、汗是由内热所致,有的不一定喘、汗。主证除发热、下利外,必有口苦、思冷、脉洪数有力等。翰卿又按:本病病理是邪已传里,里热气逆,故治疗以清里为主。
2.麻疹汗出后热犹高,喘咳频频而汗多脉促者,急性热性痢,平日项背拘急,肩凝,而有急性发热、口渴、下利者,口舌肿痛糜烂者。(《古方临床之运用》)
3.麻疹兼下利;目赤多眵;满舌生疮环唇纹裂,不能吮饮。(《经方实验录》)
4.葛根发表力甚微,若遇证之无汗者,当加薄荷叶三钱;温病初得者,酌加蝉蜕、薄荷、连翘。(《医学衷中参西录》)5.黄芩黄连俱为苦寒药,寒能泄热,所谓热者,充血及炎性机转是也。黄连之效,自心下而上及于头面,黄芩之效,自心下而下及于骨盆。其证皆为心下痞,按之濡而热。(《伤寒论今释》)
白虎汤。汉。阳明病。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仲景之湿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甘草汤。汉。太阳病。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
真武汤。汉。少阴病。真武汤方(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前列腺肥大+细辛乌药;老人夜尿多、水肿可用;前列腺肿大;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头重脚轻的头晕;阳虚导致下焦水气化不利,苓桂术甘汤是中膈处有水气站起来头晕,可区别)
小建中汤。汉。太阴病。小建中汤方(视网膜色素变性+杜仲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吴茱萸川芎山药艾叶炮附子;可以治疗痛经;小孩子厌食、挑食、鼻梁有青筋;虚寒肚子痛神效方;女子痛经;小儿体弱厌食、多动症、鼻梁有青筋;营养不良的贫血+当归;气虚里寒+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