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朗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虚胀,肠子里有很多气体,敲着咚咚响,有鼓音;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吃过饭就肚子胀,下午比上午胀的厉害)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文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虚胀,肠子里有很多气体,敲着咚咚响,有鼓音;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吃过饭就肚子胀,下午比上午胀的厉害)

  [原文]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斤(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关条文]

  【7.37】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汉方应用】肠胃粘膜炎。

  [方义]

  此系消胀散寒、降逆补虚,治脾胃虚寒腹胀之方。

  [主治]

  伤寒发汗后,表证已解。脾胃之阳气被伤,气滞不通,形成腹部胀满之证。但必须具有喜按、喜温,或兼痰涎,或兼呕逆,脉象虚弱等。

  [药品]

  厚朴一钱至二钱半 生姜一至二钱 半夏一至二钱 炙甘草一钱至一钱半 人参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或另煎人参兑服也可。

  [用药大意]

  厚朴消胀,生姜散寒,半夏降逆止呕,炙草、人参补虚。

  按:厚朴同人参治虚胀最效。

  [禁忌证]

  腹胀拒按、脉有力者忌之,此系实证,宜泻不宜补。喜冷者也忌之,此系热证,一宜凉不宜温。

  [类似方剂参考]

  (1)小承气汤:此治汗后腹胀拒按的实热证之方。

  (2)理中汤:此治太阴病腹胀满兼吐泻的虚寒证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后,腹胀满者,本汤主之。(66)翰卿按:这种胀满,脉必无力,腹部绝无拒按。实践证明,厚朴人参并用治虚胀最效。

  2.治后腹胀。(《伤寒尚论》)

  3.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张氏医通》)4.噫气吞酸,心下坚满膨胀,皆慢性胃炎及胃扩张之证。(《伤寒论今释》)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

猜你喜欢

此太阳病解肌和荣卫之主方。所谓解肌,亦属于辛温发汗范围内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发汗是在有汗时进行的,所以不叫作发汗而叫作解肌。从“和荣卫”三字体会,说明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完全以出汗为目的。
()
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心肾不交失眠,黄连阿胶汤方(心肾不交失眠,考前焦虑失眠,舌苔干黄是特点,睡不着是阳不入阴,病在少阴;)[原文]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
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