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汉。太阳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方解】胡希恕注:取桂枝汤二、麻黄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者。 【歌诀】桂枝二麻黄一汤,表证在而非少阳,形似疟一日再发,小汗出则营卫畅。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本方证大致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相似,如桂枝汤证明显者,可用本方。如汗出不明显而发热明显者,可用前方。
[方义]
此治汗后风寒仍在肌表的轻证,辛温性的小发汗剂。
[主治]'
太阳病,发汗后,轻度的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度发,脉较微,没有口渴、鼻冷等内热现象。(凌波按鼻冷如何是内热,有误)'
[药品]
桂枝一钱至钱半 生杭芍一钱至钱半 麻黄五至七分生姜五分至一钱 杏仁二五至七分 炙草五至七分 大枣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解肌肉中风寒,麻黄汤散皮肤中风寒,但在汗出之后,虽有表证,也不宜过用发散之药,恐汗多津亡阳也,所以麻黄用量比较少些。
[禁忌证]
(1)寒热如疟,脉虽微弱,但未经发汗者,不宜用。因麻黄用量较小,恐不能胜任也。
(2)兼有口渴、喜冷等症者,不宜用。恐误犯阳盛之戒也。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治寒热如疟,病势较轻,未经发汗,辛温小发汗之剂。
(2)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治风寒在肌表,兼有内热,其症较轻浅,辛凉小发汗之剂。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本汤。(25)
翰卿按:应当注意的是大汗之后,不可更行大汗之法。如果表邪未尽,或汗后有所复感,仍需要以汗解之者,其药品必须从轻,即如本条之义。
根据实践认为,这种变证多由复感形成,自然的转变似不可能。不然的话,如何想到使用麻黄,又如何解释汗后使用麻黄之矛盾?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茯苓汤。。仲景之湿病。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仲景之伤风。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汉。太阳病。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儿童尿床+桑螵蛸;遗精+炮附子;盗汗,手淫严重不能自控;青年脱发、鬼剃头(斑秃))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汉。太阳病。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