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汉。太阴病。 [方义]此乃散寒、止痛之方。[主治]太阴病,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误食冷性饮食其痛即剧、脉沉而迟等症。
桂枝加芍药汤方(倪治疗白血病基础方+生附子白术茯苓)
[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相关条文]
【10.17】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汉方应用】里急后重、腹痛兼有腹部胀满感。
[方义]
此乃散寒、止痛之方。
[主治]
太阴病,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误食冷性饮食其痛即剧、脉沉而迟等症。
[药品]
桂枝二二至三钱 生杭芍四至六钱 生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腹痛拒按者,加大黄,名桂枝加大黄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辛温解肌,温中却寒,倍加芍药,以治不拒按的腹痛。
[禁忌证]
(1)腹痛喜冷有热证者忌之。
(2)腹痛拒按有实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大黄汤:此治寒性腹痛拒按之方。)
(2)小建中汤:此治寒性腹痛不拒按,但补性较重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本汤主之。(279)
翰卿按:本节是表里同治法,即太阳和太阴兼病。以前先温里后解表、或先解表后攻里都属分治法,此处之同治并非矛盾,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治则来决定的。本方主证:腹满时痛,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口不苦,或由外寒引起,或兼见表证现象。映淮按:本方亦适用于纯寒不虚之腹满痛,腹诊无拒按者。
2.桂汤证而腹拘挛剧者。(《方极》)
3.遍身拘挛,奔豚拘挛剧者。(《雉间焕》)
太阴病,即是里阴证,它和阳明病恰好是表里关系。有关太阴病的论述及方证,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与阳明病一样论述最多,但《伤寒论》的太阴病篇只有8条,而且大多不是在...
太阴病。 太阴病,即是里阴证,它和阳明病恰好是表里关系。有关太阴病的论述及方证,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与阳明病一样论述最多,但《伤寒论》的太阴病篇只有8条,而且大多不是在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仲景之湿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仲景之伤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仲景之寒病。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肺著汤;胳膊肘内侧疼痛,肺经络过之处) [原文]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桂枝甘草汤。汉。太阳病。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