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汉。太阴病。 [方义]此乃散寒、止痛之方。[主治]太阴病,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误食冷性饮食其痛即剧、脉沉而迟等症。
桂枝加芍药汤方(倪治疗白血病基础方+生附子白术茯苓)
[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相关条文]
【10.17】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汉方应用】里急后重、腹痛兼有腹部胀满感。
[方义]
此乃散寒、止痛之方。
[主治]
太阴病,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误食冷性饮食其痛即剧、脉沉而迟等症。
[药品]
桂枝二二至三钱 生杭芍四至六钱 生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腹痛拒按者,加大黄,名桂枝加大黄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辛温解肌,温中却寒,倍加芍药,以治不拒按的腹痛。
[禁忌证]
(1)腹痛喜冷有热证者忌之。
(2)腹痛拒按有实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大黄汤:此治寒性腹痛拒按之方。)
(2)小建中汤:此治寒性腹痛不拒按,但补性较重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本汤主之。(279)
翰卿按:本节是表里同治法,即太阳和太阴兼病。以前先温里后解表、或先解表后攻里都属分治法,此处之同治并非矛盾,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治则来决定的。本方主证:腹满时痛,不拒按,不喜冷性饮食,口不苦,或由外寒引起,或兼见表证现象。映淮按:本方亦适用于纯寒不虚之腹满痛,腹诊无拒按者。
2.桂汤证而腹拘挛剧者。(《方极》)
3.遍身拘挛,奔豚拘挛剧者。(《雉间焕》)
太阴病,即是里阴证,它和阳明病恰好是表里关系。有关太阴病的论述及方证,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与阳明病一样论述最多,但《伤寒论》的太阴病篇只有8条,而且大多不是在...
太阴病。 太阴病,即是里阴证,它和阳明病恰好是表里关系。有关太阴病的论述及方证,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与阳明病一样论述最多,但《伤寒论》的太阴病篇只有8条,而且大多不是在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汤。汉。太阴病。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麻黄加术汤。。仲景之湿病。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仲景之湿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汉。太阳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