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千金》三黄汤方: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此治历节无汗表实的治剂,不可与中风混为一谈。
冯世纶解读:本方中麻黄、独活、细辛重在利湿兼以解表,通络以解痹痛拘挛。同时用黄芪利湿固表,可防麻黄发汗太过。复用黄芩以除烦热,故此治历节疼痛、手足拘急,无汗恶寒而烦热者。
【参考处方】
麻黄10克,独活10克,细辛10克,生黄芪15克,黄芩10克。上5味,以冷水600mL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冯世纶解读:太阳中风证而见手足拘急、一身关节俱疼、烦热、心乱、恶寒而不欲饮食,以本方治之。本方证的形成,因风湿困表,血脉受阻故手足拘急、一身关节俱痛,湿郁化热上扰则烦热心乱,湿阻营卫不利故恶寒,湿阻于里,胃气被困故不欲饮食。总之,本方证是湿困而营卫不利。按:本方证谓中风,却用麻黄治之,可能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主中风”。魏念庭认为:“亦为中风正治而少变通者也,以独活代桂枝,为风入之深者设也……以黄芪补虚以息风也,以黄芩代石膏清热,为湿郁于下、热甚于上者设也。”是在说,本方证以下湿上热为特点,表亦因湿困而似表虚,故治用麻黄、独活、细辛重在化湿,黄芪利湿又兼固表,复用黄芩清上热止烦。故用于中风历节。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关节疼痛、无汗恶寒而烦热者。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术茯苓厚朴汤。。仲景之湿病。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桂枝附子汤。。仲景之湿病。桂枝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有表证+湿) [原文]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仲景之伤燥。[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