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汤。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胡希恕注:本方即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太阳阳明并病而现二方合并证。宋本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甘草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桂本 厚朴七物汤方
[原文]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宋本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甘草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即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太阳阳明并病而现二方合并证。
【方证指要]厚朴七物(汤《金匮》)桂枳实,甘草大黄姜枣入,腹满发热脉数浮,逆呕便秘治无失。发热、脉浮数属表证,腹满属里证。
【凭证用方]鼓肠、食伤、腹满等体实而有表证者。
【诸家经验】
《腹证奇览》云:满腹胀满,大便硬,发热,脉浮,为本方证。此方为厚朴大黄汤与桂枝去芍药汤合方,故可兼治表里。
又云:本方用于夏月下利,腹胀而痛,里急后重、发热等,亦 简侯按:此方 有效。或治疗疝气,腹痛极甚,腹满者, 乃桂枝去芍药 此因方中有生姜量大,能散寒之故。若有 汤合厚朴三物汤也,内更包 呕者,加半夏。
广三氏曰:治鼓肠,并治 含大黄甘草汤, 腹满,甚佳。
《类聚方广义》本方治伤食 治表里证。
吐下后,胸中不爽快,干呕腹满,或头痛[插图]有热者。又,治痢疾,腹满拘急,发热,腹痛剧而呕者,加芍药或芒硝亦良。
《三因方》七物厚朴汤(即本方),治腹满发热,以阳千秋并阴,则阳实而阴虚,阳盛生外热,阴虚生内热。脉则浮数,浮则为虚,数则为热,阴虚不能宣道,饮食如故,致胀满者,为热胀。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发热、脉浮、腹满,大便干结者。外感热未尽而出现腹满,可考虑用本方。发热、脉浮数而不恶寒,已属可下证,因腹满,尤其上腹满时,可用本方。本条可与“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互参(见抵当汤条)。
[相关条文]
【9.99】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
【典型医案】
《医事小言》:一农家子,二十岁,由石尊归,寒热如劳,颜色衰疲,腹满少气,衣不前合,自乳下至扶容(即下容)边青脉络如丝瓜,常坐暗室,不欲见客。断为难治,告其父。其父知非小病,恳乞赐药,与厚朴七物汤。后再求药时,云颇快,又与前药。经数日,乞再诊,余以“前断难治,不必再诊”答之,使者谓渐愈而强恳。至时,病者已经轻轻出迎于堂上,余惊,诊之,腹满已消,寒热已止,元气清爽,云已出游近邻矣。然余至今尚不知何故,有如是之速效也。
表里同病
潘xx,男,43岁。先因劳动汗出受凉,又以晚餐过饱伤食,致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脘闷恶心。单位卫生科给以藿香正气丸3包,不应,又给保和丸3包,亦无效,仍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腹满而痛,大便3日未解。舌苔黄腻,脉浮而滑,此表邪未尽,里实已成,治以表里双解为法。用厚朴七物汤:厚朴10克枳实6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3枚白芍10克。嘱服2剂。得畅下后即止后服,糜 粥自养,上证悉除。(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81年9月)
腹胀(完全性肠梗阻)
关xx,男,3个月。患者其父代诉:日前原因不明的阵发性哭闹,当时腹胀,可能有腹痛,3日不大便,吐奶不止,以后吐出黄色.152·如大便样物,此间未曾进食,症状日益加剧。曾经两个医院诊治,检查腹部可见肠影,腹壁紧张而拒按,经X线腹部透视,发现有液平面六七个,并充满气体,确诊为完全性肠梗阻,经灌肠下胃管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终于决定手术疗法。患者家属考虑到小儿只3个月,不同意手术,而来中医处诊治。
1974年4月5日来诊,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时出冷汗,腹胀拒按,大便不通,脉微,舌苔灰白,系脾阳不运,积滞内停所致。治以行气泄满,温中散寒,厚朴七物汤治之。厚朴10克桂枝7.5克甘草10克枳实10克川军2.5克生姜5克。按上方服1次即效。服药后约1~2小时内,排出脓块样大便,以后2小时内,共排出3次稀便,随着腹胀消失,腹痛减轻。经10余日,逐渐好转,与健康婴儿无异。(陈会心医案,录自《老中医医案选编》)
腹满曹xx,女,30岁。曾患急性肝炎,因久服寒凉攻伐之剂,虽肝炎勉强治愈,但脾胃之阳受伤,后遗腹部胀满。胀满呈持续性,1年来屡治不效,上午较轻,下午较重,饮食不适时更加严重,腹胀时矢气多,消化迟滞,大便不实,手足不温,脉迟缓,舌淡苔薄白。经服厚朴七物汤2剂以后,腹胀满大减,数日以后,腹胀如故,又服2剂以后,即去大黄加大桂枝量,继服10余剂而愈。(赵明锐:《经方发挥》山西人民出版社第1版1982年9月)
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仲景之伤风。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甘草干姜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桂枝加附子汤。汉。太阳病。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汉。太阳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四逆汤。汉。少阴病。四逆汤方(桂本中此方有一个是炮附子,其它几个是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