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钩藤

钩藤朗读
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华钩藤U.sinensis (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主产于广西、江西、浙江等长江以南地区。春、秋两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也有置锅内稍蒸或沸水略烫后晒干。气微,味淡。均以双钩、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紫红、无枯枝钩者为佳。切段,生用。

钩藤详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倪海厦讲钩藤

  钩藤在用于平肝息风时,前人多主张后下,认为久煎则平肝之力降低,对此中外学者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国外有报道,钩藤在10~120分钟的煎煮过程中,提取物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有效成分未见明显的变化。国内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钩藤的煎煮时间以35分钟为宜,少于或多于35分钟,生物碱的煎出率均低;煎煮钩藤时,普通煎煮法与直接煎煮法生物碱煎出率基本相同;最新研究指出,煎2次、每次煎煮15分钟生物碱煎出量最大;在相同条件下,一煎15分钟,二煎煎煮时间25分钟,煎液的生物总碱含量低于煎煮2次、每次煎15分钟的生物总碱煎出量。建议钩藤以第一火离火前包煎15分钟,第二火时将钩藤包先取出,不与其他方药混煎,也在第二火离火前15分钟煎煮,提高汤剂生物总碱含量[甘肃医药,2010,29(5):571]。因钩藤所含成分含有酯键,在长时间煎煮过程中会部分水解,致使生物碱含量下降。以上实验结果未尽一致,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澄清。比如,以药效为指标,观察不同煎煮时间对药效的影响,可能更接近临床,更能说明问题。

  钩藤的药用部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草纲目》云:“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并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钩藤钩效力较茎枝佳。现代药理试验研究表明,钩藤茎枝具有与钩藤钩相似的降压作用,过去去茎枝单用钩入药可能是一种误解。又有研究发现钩藤根中亦含有钩藤碱等有效成分,临床亦表现出与钩藤相似的治疗作用。对于钩藤皮、钩、茎枝、根所含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差异,今后有必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加以研究。

  古今本草均未标明钩藤有毒,而临床文献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钩藤总碱治疗量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个别可出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月经量减少等,但可自行消除。付氏报道用钩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时偶遇2例钩藤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均服1次后即觉胸腹绞闹不舒、心悸、胸闷等,查有皮疹,经会诊和查阅有关资料考虑是钩藤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即停用钩藤,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2例患者均继续服去钩藤中药组方,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陕西中医,2006,27(12):1580]。这种不良反应是否与钩藤抑制心肌收缩、抑制离体肠管的药理作用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钩藤相关的方剂

  • 减压四味汤

    猜你喜欢

    246、蟅虫(地鳖中、土元)【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心腹寒热洒洒,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生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一名地鳖。
    ()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单味药的分析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
    211【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
    210枳实 本经原文z】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