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大柴胡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 半夏10g 黄芩10g 枳实10g 白芍10g 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

白某某 女 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

1975 年 8 月 23 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

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

【治宜】双解二阳。

方一、银翘马勃散加味。

方二、柴胡25g 半夏10g 黄芩10g 枳实10g 白芍10g 生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1975 年 9 月 2 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

原方加桃仁10g 红花10g 滑石20g。三付。

1975 年 9 月 8 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

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以后一直用大柴胡汤加桃仁、红花为主,随症略加一、二味共服三、四拾付,诸症悉愈,月经已来,以后已结婚生子,也参加某校工作。此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两次,按该病情治之为何不效,该病人除少阳兼阳明证外,更兼有热入血室一派实证,而正气不虚,故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以免缓中留邪,因实邪壅滞,心下满故用大黄,枳实攻泻热结,芍药歛阴和营,缓心下急痛,为外解少阳,内泻热结,该病人加之热入血室,血蓄不行,故令人发狂,月经不行,痰多,及颜面痤疮,加瓜蒌之后,痤疮自愈。

二、胸膜炎

赵某某 男 22 造纸一厂

1981 年 10 月 24 日,初诊,病已二月余,初起感冒、咳嗽,经打针吃药后,胸脇开始胀痛。诊断为胸膜炎。目前感冒咳嗽已愈,仍胸脇胀痛,发烧最高 38 度,蒸蒸汗出,手心烧灼,自觉小便热,大便燥结。脉弦,苔黄。

【症属】少阳阳明腑实合并膀胱腑热。

【治宜】和解少阳泻阳明腑实兼清胱经热。

【方药】柴胡25g 黄芩10g 半夏10g 枳实10g 白芍10g 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 滑石30g。二付。

1981 年 10 月 27 日,二诊,发热减,汗止,大便不结,左脇痛明显减轻,右脇仍胀痛,手心仍热,小便喝水少则黄,但已不热。苔黄减,脉弦。

三诊时左足背突然痛如汤元大小,足背属明地界,故原方再加葛根20g。二付。

四诊时足背痛愈,直至五诊仍用大柴胡汤全愈。共五诊,拾剂。

三、急性黄胆性肝炎

李某某 男 32 市建安装公司

1975 年 3 月 6 日,家属护送来诊,全身及巩膜黄染,上腹胀满有拳头大包块。触痛,呕吐,大便燥结,昼夜不眠,溲黄似茶量少,饮食极小,精神萎靡。

本月四日,西医检查诊断为:急性黄胆性肝炎。

3 月 4 日查血:白血球 14000,多核 78%带核 1%,淋巴 21%。

3 月 4 日尿:淀粉酶 8 单位,3 月 6 日,查小便,胆红质,阳性。

3 月 10 日肝功报告:麝香草酚浊 5 单位,脑磷脂,阴性,转氨酶 464 单位,白蛋白 4.1 克%,球蛋白 2.5 克%。

脉弦偏大数,苔黄。

【症属】少阳阳明兼湿热。

【治宜】双解少阳阳明兼清湿热。

【方药】柴胡25g 半夏10g 黄芩10g 枳实15g 白芍18g 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 茵陈30g 栀子12g。二付。

1975 年 3 月 7 日,药煎坏一付。原方二付。

1975 年 3 月 10 日,三诊,大便已通利,昼夜已能安眠,腹胀好转包块缩小溲仍黄,原方再加茯苓20g 泽泻10g 车前草10g。二付。

1975 年 3 月 12 日,四诊,包块全消,腹已不胀,黄胆减,睡眠佳,纳增,因理感冒。

【方药】柴胡汤加茵陈30g 车前草10g。二付。

1975 年 3 月 14 日,五诊,感冒愈,小柴胡加茵陈五苓散二付直到 1975 年 3 月 20 日,八诊,方药不变,黄胆退净,精神好转无任何不适。本日复查功正常。

小柴胡汤以胸脇苦满为主诊,诊察之法,病人仰卧,以指头从肋骨弓下沿前胸里面向胸腔压之,触知一种抵抗物而左内侧觉压痛,即小柴胡证。加以呕不止,大便燥结,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况且此病人昼夜不眠,其阳明之严重可知,加之全身及巩膜黄染,小便不利而黄似茶,附和条文: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因此大柴胡汤又加茵陈栀子。四诊后,包块消失,腹已不胀,终日不眠改善,睡眠佳,饮食增加,尤于五诊后全部症状消失,惟有黄胆没有退净,故此茵陈蒿汤改为茵陈五苓散,则全面收功,肝功能检查也恢复正常。

四、脑血管意外

赖某某 女 37 胜公社二大三小

1980 年 9 月 22 日,内科二病室 20 床,住院病人因脑血管意外,右侧偏瘫入院,目前胃脘胀满,呃逆,矢气多,患侧微痛,左侧面部鼻梁阵阵作痛,大便燥结,数日未解,溲黄而少。脉弦 72 次/分,舌偏红,苔黄。

【症属】少阳阳明腑实兼瘀血阻滞经络。

【治宜】和解少阳泻下阳明里实兼活血化瘀输通经络。

【方药】柴胡25g 半夏10g 黄芩10g 白芍12g 枳实10g 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 乳香10g 没药10g 当归12g 丹参15g 丹皮12g。二付。

1980 年 9 月 26 日,胃脘胀好转,左侧面部及鼻梁痛愈,右侧患肢可以微动,大便二次,溲黄少,纳增。原方二付。

1980 年 10 月 3 日,上方缺大黄,又二天未大便,加以家中之争生气,胃脘又开始胀满,此方缺大黄则不成大柴胡汤,嘱要设法把药检齐,原方三付。

1980 年 10 月 8 日,纳增,胃脘胀满好转,右上肢可稍活动,右下肢可以下床走路,溲少,脉弦 80 次/分,舌尖微红,苔白微腻。原方三付。

1980 年 10 月 11 日,饭量增加,每天一斤,昨日吃蛋胃脘痞塞,溲微黄,右侧上下肢活动更灵活有力,仍以原方三方,直至 1980 年 10 月 24 日,又诊四次,原方稍有加减全愈出院。

该病人胃脘胀满,呃逆,矢气多,加之家事不顺,肝气不舒,输泻失职,加以阳明腑实,地道不通,邪热秽气转而上逆,更兴血热交结阻滞经络,压迫运动神经,神经活动受限,故偏瘫发生。方药中用大柴胡汤即枢解少阳并泻下阳明之实,舌质红因血份有热,故加丹皮,其中大黄也清血份之热,丹参、当归可补血、活血、行瘀,乳香、没药行血止痛,通经活络之作用。经络通畅,血液循环自如,故肢体活动自如不受影向,方中有枳实、大黄有泻下之工,引邪下行,胃脘胀满,呃逆自行消失,肠胃气血通畅,矢气自然不存在。

五、眩晕

方某某 女 38 成纺厂

1975 年 1 月 20 日,眩量,喜呕,口苦,左脇痛,大便燥结,脉沉弦,苔微黄。

【症属】少阳阳明合病。

【治宜】和解少阳期兼泻阳明腑实。

【方药】柴胡25g 半夏10g 黄芩10g 枳实10g 白芍10g 大黄6g 大枣10g 生姜10g。二付。

1975 年 1 月 23 日,基本全愈。巩固疗效续二付。

《伤寒论》大柴胡汤,是少阳兼阳明之方也。阳明胃腑有热,少阳之邪又挟之上升,是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欲用小柴胡汤枢转少阳之邪使之透膈外出,恐其补胃助热减去人参、甘草,更加大黄以降其热,步伍分明出奇致胜,少阳症之口苦、咽干、喜呕、头眩、脇痛都同阳明经的大便燥结等腑实症泻下共建奇功。

《金匮》条文十二指出: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此条是心下满痛的治法,与前条腹中满痛,大便不通者,在病机和病位上有所不同。同是腹满,同是实症,前条是满痛在腹。“十一条文:痛而闭者(大便不通),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大黄、枳实)”本条痛在心下,可知前者病在肠,后者病在胃,因为病在肠,所以满痛在腹而大便闭;因为病在胃,所以满痛在心下,再从方剂作用推测,可以理解本条除心下满痛外,应有郁郁微烦,寒热往来胸脇苦满之症。条文十三指出,腹满不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痛故然是承气症根据之一,但应与虚症对比。虚症里无积滞,故腹满时减;实症里有宿食或燥粪,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说明加强辨症,其意为腹满不减是实症,当以大承气汤下之。假使腹满有时减轻,那就不是实症,不直攻下,但必须联系全身情况,不能局限于腹诊。

此方据个案已报导的治疗范围多很广,如:阻塞性黄胆、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脑溢血、脑梗塞、高血压、三叉神经痛、急性辔膜炎、角膜溃疡、牛皮癣、腮腺炎、痛风、糖尿病……等。

药理作用方面:综合现代实验研究报导:本方具有抗炎;镇静、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利胆,降低括约肌张力、降低胆石形成,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肝脏、降低血脂、抗过敏、降低血压、镇痛、止呕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病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