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于《金匮》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本方是为风湿痺症而设。其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病机由于风寒湿袭肌体入经络关节,日久化热之痺症,故设此方通阳行痺,祛风胜湿养阴清热。

【方药】桂枝、白芍、知母、白术、麻黄、附子、防风、甘草、生姜

【方义】方中桂枝、麻黄通阳行痺合防风,以祛风寒于外,白术、附子合用以驱湿邪于下,芍药、知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临床中凡属风湿痺症化热范围,悉以此方随症加治之。举案如下。

胡某某 女 43 生物药品制剂厂 内科一病室 39 床

1980 年 7 月 9 日,发病四月余,诊断类风湿,入院八天,血沉 75,颈部及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卧床不起,最初全身肿痛、恶风寒、服激素后肿消,大便结燥,小便正常。月经提前有块。脉沉弦滑 88 次/分,苔白腻。

【辨症】风寒湿三气侵袭关节经络。

【治宜】通阳行痺养阴清热。

【方药】附片30g,先熬 桂枝12g 白芍12g 知母20g 白术10g 防风10g 甘草10g 生姜10g 麻黄6g。三付。

1980 年 7 月 12 日,诸肢节痛好转,西药土霉素及阿斯匹林,服后大便干燥。

原方加火麻仁15g,三付直至八诊。

1980 年 7 月 29 日,原方略有加减全愈出院。

陈某某 女 21 川大历史系学生 内-19 床 住院号 9615

1980 年 6 月 18 日,急性风湿热于 6 月 2 日入院,初因感冒咳嗽,现已不咳,一直眩晕,薇薇吐,午后足痛足软,大小关节疼痛,心悸,全身出现红色癍疹,现症仍肢节疼痛,眩晕欲呕,食减入院至今大便秘结,夜间多汗,眼雾视物不明。脉沉 56 次/分,苔薄黄。

【辨症】外邪入侵肌体浓注关节化热。

【治宜】通阳行痺养阴清热。

【方药】附片20g,先熬 桂枝12g 白芍12g 知母15g 白术12g 防风10g 麻黄6g 甘草10g 生姜10g 云苓10g。(因心悸加之。)二付。

1980 年 6 月 20 日,夜间已不出汗,大便已解不结燥,足肿好转,左下腹胀痛好转,原饭后食道痞塞消失。脉沉 60 次/分,苔微腻。原方二付。

1980 年 6 月 23 日,眩晕欲呕好转,纳增,关节偶耳痛,出汗消失,大便正常。小便通利而多,足肿消失。原方去云苓。三付。

1980 年 6 月 25 日,血沉由入院 35 降至 5 正常值。

头眩,眼雾视物不明,较前大有好转,饮食大小便恢复正常。

脉缓 65 次/分,苔薄白。原方三付,直至 1980 年 7 月 18 日,八诊诸症悉愈出院。

本篇论述中风,历节两种与风有关的疾病,古代医家对风病是从广义的角度上去认识的,除了因外感风邪而发病的,称为风病外,凡病起急骤而又见症多端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而数变”等特性相似的,亦均认为属于风病。本篇所述风病,多先见猝倒,然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或神志丧失,不能言语等症,故此临床上将此类疾病类比为中风。《河间六书》已提出此病非外中于风的见解。李东垣也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张景岳更有《非风论》一文,指本病皆由内伤积损頺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

【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但臂不遂者,此为痺,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本条说明中风一病的脉证,其证由于经脉痺阻,瘀塞不通,以致气血不能畅行之故,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痺。明确指出了中风与痺的不同点应当辨别。

【原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脉络空虚;赃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本条主要论述中风病的脉象及中风不同轻重所表现的不同症状,都由于气血本虚,更因运行不畅,而致经脉痺阻,络脉之濡养不足,偶感外邪,不得宣泄,经脉瘀阻更甚,营气不能畅通,则病症形成。轻者络脉受病,营不能运行于肌表,以致肌肤麻木不仁,若病变稍至重,可致主要经脉阻气血不能运行,以致肢体重滞,不易举动。若病势再重,影向有关脏腑,即能出现不认人,不能言语,口吐涎沫等脏腑功能,严重紊乱的现象。

【原文】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本条说明脉象与营血和人体正气的盛衰关系,说明风疹而伴发胸闷气短的病机,与正气不足有关。

【原文】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即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本条说明历节的成因及其主要脉证,可见肝肾先虚为历节之本,水气内,侵为历节之标,可知该病多从虚得,治疗当究其本。

【原文】少阴病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本条论述血气虚,虱邪袭入引起的历节病,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即指该病的治疗原则。

【原文】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汗出当风所致。此条说明致病的又一原因。

【原文】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此条论述过食酸咸,内伤肝肾所致的历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