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全篇,本方是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而设。其病机由于素体阳明内蕴湿邪,加以外感伤寒之邪未解,热入与湿交结,湿热内蒸,身必发黄故设此方,宣透表邪,清泄湿热为治。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甘草、生梓白皮、大枣、生姜

【方义】本方以麻黄、杏仁宣肺气以散外邪,连翘、赤小豆、梓皮清热利湿,姜枣草调和脾胃,合而为方有宣散表邪,泄湿热之功,是表里双解之剂。论中指出无梓皮,以茵陈代之。临床凡有表邪未解兼内蕴湿邪而变症各异者,均投此方加减治之,举案如下。

杨某某 女 57 住电信路老四号

1979 年 10 月 20 日,卧床不起,应邀诊治。头痛身痛,恶寒无汗,腰剧痛如折。体温 38.6 度,本人不觉发热,自觉肾脏如烂豆渣一样,心中痞塞,头天发病卧床,整天未饮食,小便黄似浓茶量多,而不频不急,有肾炎病史,过去肾炎发病时症状和现在一样,平素体弱。脉浮紧双关滑,苔薄白。

【辨症】湿热内蕴兼风寒表实。

【治宜】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方药】麻黄12g 桂枝10g 杏仁10g 甘草6g 茵陈20g 赤小豆10g 连翘10g 生姜10g 大枣10g。一付。

本方加桂枝、麻黄即麻黄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合方。

1979 年 10 月 22 日,徐徐汗出,头痛、身痛、腰痛大减,热退,小便黄减,心中痞塞减,思食已进稀粥,可以起床,但身体不支。脉减弱,苔薄黄。

原方去麻黄加白芍10g。一付。

1979 年 10 月 22 日,腰微痛,余无痛处,胃脘痞塞愈,思食干饭,已下床活动,但乏力,小便黄色减半。脉已不浮,力减弱,苔黄微腻。

【方药】连翘10g 赤小豆15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茵陈20g 薏仁10g 茅根10g 二芽各10g。二付。

张某某 男 69 南河口 5 号

1983 年 8 月 3 日,下班路经此地,应邀诊治。病二、三日未服药,今日高烧约 40 度左右,寒战身披棉大衣无汗,头身不痛,溲短少黄似浓茶而有烧灼感。苔黄厚腻,脉细数紧。

【辨症】湿热内蕴兼表寒外束。

【治宜】解表散寒兼清湿热。

【方药】麻黄6g 连翘10g 赤小豆20g 杏仁10g 茵陈30g 六一散50g 木通10g 黄芩15g 香薷10g 扁豆10g 厚朴10g。一付。

因病人系中药房工作,故要求用香薷饮,故如此处方。

1983 年 8 月 6 日,路经此地时,患者说,服药一剂后烧退,寒战愈。自己又重服二付,去麻黄加黄连。现已痊愈。

杨某某 女 31 莲花村新三组 95 号罐头厂工作。

1983 年 7 月 19 日,发烧半月,先赴成都市第某医院打针服药不效。又转赴某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无效。两者血象检查均正常,病情最初是午后发热,目前上午亦发热,先恶寒后发热,头痛、身痛,汗出烧退,体温高至 40.5 度,尿黄而灼热,体重已减轻 10 多斤,胖人已变瘦人。脉细濡,苔薄黑。

【辨症】表虚风邪兼湿热内蕴而伤阴。

【治宜】疏风解表兼清湿热并养阴。

【方药】茵陈30g 连翘10g 杏仁10g 六一散30g 大枣10g 生姜10g 桂枝10g 白芍10g 厚朴10g 薏仁20g 草叶10g 法夏10g 玄参15g。一付。

1983 年 7 月 21 日,上午 10 点,因药昨日楝齐已午后,故下午四点才开始服药,夜间已不呻吟,目前恶寒、高热已退。头痛、胸闷均愈。仍有低热,头昏全身乏力,尿已不热,大便如羊屎,已思食,苔黑,脉沉偏细数。

【方药】茵陈30g 连翘10g 赤小豆15g 杏仁10g 竹叶10g 麦冬30g 玄参30g 准山15g 薏仁15g 二芽各10g 六一散25g。一付。

依据《伤寒论》理论,发黄多因为湿热内郁而湿热内郁的发生,主要因为湿热没有去路,既不能通过汗出而解,又不能通过小便不利而出。因而在治疗发黄时,就应该考虑,将汗出及小便二条道路疏通。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症外有风寒之邪郁闭于表。内有湿热之邪蕴郁于里,邪无出路,故治之以麻黄、杏仁解表达邪;因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退黄。甘草、大枣和中并避免诸攻邪药伤正;本方表里同治,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兼有风寒之表的病症。《类聚方广义》治疗疮里陷,一身骚痒,发则咳嗽肿满者,加蝮蛇奇效。

《伤寒辨类》云发黄者湿热交并,民多病瘅,瘅者单阳而无阴也,太阴脾土湿热所蒸,色见于外必发黄,湿气胜则如薰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伤寒发黄热势已极,且与畜血大抵相类。但小便不利,大便实者为发黄,小便自利而若狂,大便黑者为畜血。阳明病发热,汗出者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者,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汤主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伤寒瘀热在内,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伤寒瘀热在内,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者一身尽痛发热口渴,身如薰黄,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大便不利者茵陈汤,寒湿发寒者身疼发热而黄,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用瓜蒂搐鼻中,取黄水出愈。痞气发黄者,泻心汤加茵陈痞消黄自退也。结胸发黄者,陷胸汤加茵陈结消黄亦退也。蓄血发黄者,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血下黄自退也。凡寸口无脉鼻出冷气,形如烟煤,摇头直视,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皆真藏绝也,不治,又黄贯五心者不治,杂症发黄有五,一曰黄汗,二曰黄疸,三曰谷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劳疸,原其所自,未有不由湿热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