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葛根芩连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葛根芩连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篇。本方是为协热利、喘而汗出,脉促表未解而设,其病机本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遂协表热邪陷而下利。脉促,汗出而喘,是表虽未解,而不恶寒,表邪已陷阳明之热利症。此病机桂枝人参汤之协热利有别。此属误下而表热陷入阳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与阴土合而阳盛下利,其利属热可知。桂枝人参汤之协热利,因表未解而数下之,数下而虚其太阴,虚邪以寒化,其利属寒症可知。二症之脉前症脉促有力,后者脉微弱,二方俱为表里症而设。葛根芩连汤是解肌表兼清里热,桂枝人参汤是温中兼通阳解表。

【方药】葛根25g 黄芩10g 黄连6g 甘草10g

【方义】葛根解肌表之邪热,表解则里和;芩连清阳明之里热,佐以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合而成方,表解里清,则邪去正安。临床中凡属协热随表入里之阳邪,且变症各异的症,俱可投以此方随症加减治之。举案如下。
 

一、鼻窦炎

苏某某 女 45 致民路中学教师

1980 年 1 月 3 日,鼻窦炎三年,感冒后复发,这最严重。头痛,双鼻阻塞不通,浓稠涕多而呈深绿色。脉沉滑,苔白。

【辨症】表症失治误治协热入阳明之里。

【治宜】解肌之表邪兼清阳明里热。

【方药】葛根25g 黄芩10g 黄连6g 升麻10g 瓜蒌15g 甘草10g。二付。

1980 年 1 月 7 日,基本痊愈。原方二付。

【分析】该方加升麻助葛根升举深陷阳明之里热兼解病毒。瓜萋化痰清热。加入芩连之中,清热化痰之效更速。
 

二、鼻底穿孔

陈某某 女 16 住人民汽车修理厂宿舍

1980 年 4 月 1 日,自 1970 年开始鼻衄大出血,华西大住院一月余始愈诊断为鼻底穿孔,以后经常鼻衄,最近又有反复。三年前又诊断有鼻窦炎,经常头痛头胀,鼻塞不通,有稠脓黄涕,目前此病同时复发。脉弦滑偏长 70 次/分,苔白,大便二、三次/日,半干稀。

【辨症】表邪深陷阳明。

【治宜】解肌表兼清邪热。

【方药】葛根25g 瓜蒌15g 黄芩10g 黄连6g 竹茹10g 甘草10g。二付。

1980 年 4 月 4 日,鼻衄已愈,鼻塞基本通畅,头痛胀好转,自述好多了。稠脓涕仍黄稍转清稀易出,周身各处经常不固定串痛(痰阻经络,不通则痛)。原方加升麻10g二付。
 

三、肺气肿、肺心病、心衰

萧某某 女 60 华西医大呼吸科 59 床(十二楼)

2004 年 12 月 21 日,因诊治同室 58 床疗效好,邀诊。已入院 16 天,诊断为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病情加重。目前:咳、喘、心悸、气短、痰白粘不爽,全身水肿,口干不思饮,嗜睡,不能平卧,汗多,头发根都滴汗,易感冒、头量,自觉下肢气血不通,麻木,一年来不思肉食,满腹胀不思食,尿灼热,每小便即大便一次,量少而不爽。脉沉,滑数,偏大,舌质红,苔白,厚腻。

【辨症】表邪失治误治邪热入里与湿痰互结。

【治宜】解肌清热除湿。

【方药】葛根25g 黄芩10g 黄连6g 杏仁10g 厚朴10g 全瓜蒌30g 苍术10g 六一散30g 莱服子20g 木通10g。三付。

2004 年 12 月 26 日,全身肿消,汗减,眩晕好转,热则心慌,胸腹胀好转。可吃稀饭一两,尿仍灼热,但大便已止。口干愈,痰减少,仍不爽,仍闷油。脉沉滑数,苔腻减。

【方药】葛根25g 黄芩10g 黄连6g 全瓜蒌30g 枳实10g 厚朴15g 杏仁10g 木通10g 焦楂10g 豆豉10g 薏仁20g 六一散20g。三付。

2005 年 1 月 3 日,汗再减,脘痞减。

【方药】葛根25g 黄芩10g 焦楂10g  全瓜蒌30g 六一散20g 木通10g 柴胡25g 枳实10g 厚朴10g 三付出院。
 

四、痢疾

张某某 男 2 儿科住病人

1982 年 3 月 19 日,孩子腹泻 10 余天,收入儿科住院。3 月 12 日查大便:脓球+赤血球少许,粘液便。目前病情加剧。今日查便:脓球+++赤血球少许,脉沉滑,苔白尿少。

【辩证】协热下痢。

【治宜】升举下陷之邪兼清里热。

【方药】葛根10g 黄芩6g 黄连3g 扁豆10g 白芍10g 六一散15g 淮山15g 地榆6g 槐花6g 青木香10g。二付。

1982 年 3 月 22 日,查大便:软、黄软便上附有点血,病情大减,准备出院,纳差。

【方药】葛根10g 黄芩6g 黄连3g 甘草5g 淮山10g 焦楂6g 建曲6g 二芽各6g。二付。

【注】阳明外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经病腑病皆然,惟经病热高汗多,腑病则往往热不甚高,汗亦较少,或身无汗而手足汗,但其不恶寒反恶热则一致也。又身热汗出为阳明、太阳共有之症。鉴别之法,惟在恶寒与恶热之别。太阳虽有恶热汗出,但恶寒始终未解,其次则脉象有别:太阳之脉浮,阳明经症之脉洪大,腑症之脉迟实,如此而矣。

何缘得阳明病?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称之阳明也。凡温病、风温之类,不知温病即是阳明,阳明正方弃之不用,宜真遗憾也。

【分析】上面医案萧某某住院病人,诊断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其病情如此严重,实则由于失治误治,邪陷阳明,加之素体湿痰塞,相互交结气机不畅,三焦不通,二便不爽,邪热内迫,水无出路故全身水肿,大汗淋漓,满腹胀满,压迫心肺,故咳、喘、心悸、气短,膀胱受邪故尿灼热。方中用葛根芩连汤是解阳明肌表兼清里热加六一散是清膀胱内热并引邪从小便而出,加杏仁、厚朴止咳平喘,苍术祛湿,由于辨症准确,用药合理故三剂药,全身水肿消失,大汗减,胸腹胀满均好转,没有压迫故心悸、气短随之好,三诊后随即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