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旋复代赭石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旋复代赭石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本方是为心下痞,噫气不除而设。其病机由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表邪虽解但汗吐下皆伤内气,所谓邪到之处,正气必虚,所以微邪从虚内陷,浊阴上逆冲心,则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故设此方补虚益气,涤饮镇逆。

【方药】旋复花、代赭石、人参、法夏、甘草、大枣、生姜

【方义】方中以人参、甘草扶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更中州可安。更以代赭石之重坠,使之歛浮镇逆。旋复花之辛用宣气涤饮。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则痞硬自消,清升浊降则噫气可除,此胃虚气机升降失调,此方则补虚益气涤饮镇逆,调和气机之法理也。临床中凡遇脾胃虚损,邪气上逆之症,变症各异之症候,均投以此方加减治之。举案如下。

曲某 女 44 藏族红光电机厂

1980 年 11 月 24 日,内科二病室加 1 床,因美尼尔氏综合症入院四天。目前眩晕欲吐,寒热往来,右臂牵引颈项强痛,汗多,口中浊痰多,大便昨日三、四次有风泡泡,溲可。脉弦滑,苔白。

【辨症】少阳阳明风热。

【治宜】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风热。

【方药】柴胡25g 葛根25g 黄芩10g 法夏10g 党参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二付。

1980 年 11 月 26 日,眩晕呕吐好转,胃脘舒服好些,睡眠好转,足肿好转,溲增多,臂强痛项背痛好转,仍呃逆。原方二付。

1980 年 11 月 29 日,臂、项、颈背强痛愈,眩晕好转,看窗子后即眼胀欲呕,噫气多,口酸。脉弦微滑,苔白。

【方药】旋复花10g 代赭石30g 党参12g 法夏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1980 年 12 月 1 日,诸症大减,今日出院,左耳鸣仍多,原方加菖蒲6g。三付。回家服。

【分析】病员因美尼尔氏综合症入院。其病情,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欲呕,俱属少阳所属之主症。右臂牵引颈项亦属少阳兼阳明表症。汗多属阳明,口中浊痰多,大便三四次有风泡泡,阳明协热利,胃不和故痰多,因此以少阳为主,方用小柴胡汤兼阳明,则加葛根于小柴胡汤中,双解少阳阳明风邪,故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欲呕,臂项强痛,均很快而愈,协热利亦愈,足肿自愈。由于脾胃素虚,浊阴壅塞,口中浊痰多,说明少阴阳明症之前,以经潜伏于内,故新病愈后,心下痞噫气不出显现而出,因此改用旋复代赭石汤之后,新旧诸症悉愈。

黄某某 男 57 本院炊事班

1980 年 12 月 6 日,内科二病室 5 床。诊断: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开始有高血压 200/100mmg,现已不高,目前眩量呕吐胸痞痰多,畏光、溲黄,脉滑数 92 次/分,舌质胖,苔白。

【辨症】脾胃阳虚湿邪中阻。

【治宜】补虚益气涤饮镇逆。

【方药】代赭石30g 旋复花12g 法夏12g 党参12g 瓜蒌15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三付。

1980 年 12 月 9 日,昨晨吐出痰涎半碗,胸痞好转,排出大便灼热,吼喘愈,微咳,已不呕吐,眩晕减,饮食增加。原方三付。以后,原方加减,五诊后出院。

【分析】此病人脾胃阳虚,痰湿壅滞,舌体属脾胃,舌体肥胖也是痰湿壅塞的表现,胸阳亦虚,故痰湿亦停滞胸中致胸痞而吼喘,阴邪既阻阳气不升则眩晕、痰多、呕吐,方用旋复代赭石汤扶正祛邪加瓜蒌宽胸降逆,故诸症速愈。

本症主症为心下痞硬,但此一痞硬是由胃虚痰阻,脾胃升降失职,气机痞塞所致,用复花化痰散结消痞,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诸药相合,共凑补胃化痰,降逆消痞之功。

《活人书》:有旋复代赭石汤症,其人咳逆气虚者,先服四逆汤。胃寒者,先服理中丸,再服本方为良。

《伤寒论三注》: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

《医学纲目》:本方治呕吐之症,大便秘结者。

《伤寒附翼》:旋复半夏作汤调赭末,治顽痰结于胸膈,或涎沫上涌者最佳,挟虚者加人参甚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赭培气汤即本方去生姜、大枣、甘草加知母、天门冬、当归、肉苁蓉、柿饼霜治膈食,吞咽梗阻不顺,饮食不下者。

《伤寒论古方今临床》:本方加苏子15g 治疗幽门不全梗阻的恶心呕吐,而大便秘结者常有效。本方用于妇女妊娠恶阻有效。

《方函口诀》:此方治生姜泻心汤症之更剧者……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痢者用之。下痢者用生姜泻心汤……又下痢不止呕吐,或吐宿水者亦有效。

【按】胃主受纳,下通地道。若胃病功能失职则不下输大小肠,不纳而反出也。物出无声,谓之吐;声物并出谓之呕;声出无物谓之干呕,干呕者即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名曰哕也。论中以呕为轻,以哕为重。盖以胃中有物,物与气并逆,所伤者轻;胃中空虚惟气上逆,所伤者重故也。哕与三阴症同见者为虚为寒,与三阳症同见者,为实为热。虚寒者四逆汤,理中汤,吴茱萸等汤或加赭石、牛膝治之;实热者,谓胃承气、大小承气汤择而用之。论中云: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是也。注意:此句中之腹满二字为实症,既是实症则应通下,观其大小便何部不通,通下则愈,程应旄曰:哕之一症有虚有实。虚自胃冷得之,缘大吐大下后,阴虚阳无所附,因见面赤,以不能得汗,而外气怫郁也。医以面赤为热怫郁与发汗令大出,殊不知阳从外泄而胃虚,水从内搏而邪格,胃气虚弱矣,安得不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