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枝茯苓甘草大枣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该方出于《金匮》奔豚气病脉症并治第八。是为奔豚气一症而设。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其病机由于发汗后,虚其胸中之阳,肾邪乘虚上干于心也。奔豚者,脐下气动而上冲也。治宜补火土而伐水邪,仲师立以此方。

  【方药】桂枝、茯苓、甘草、大枣

  【方义】方中桂枝辛温助心阳以散逆气。茯苓淡渗健脾泄水以伐肾邪,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合而一方,为补火土以伐水邪,奔豚乃制。临床中用于不同的病症,但病机相同者,均获显效。举例如下:

  一、奔豚气

  姚某某 男 66 退休工人

  1981 年 12 月 8 日,初诊,近一月以来,小腹自觉发热而上冲,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服药无效,近日加剧,家人伴随来诊,症同上述。时发时止,发时极难忍受,面带痛苦。脉左寸弦滑余脉沉,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肾邪水气上泛。

  【治宜】温心阳去水气以平肾气。

  【方药】云苓20g 桂枝12g 甘草6g 大枣12g 共五诊 10 剂痊愈,三诊时自觉大便灼热,原方加桑皮10g 泻肺火以清大肠经热,四诊时肠热去仍用原方。

  二、心悸怔忡

  谭某某 女 45 省金厅干部

  1976 年 4 月 5 日,初诊应邀出诊,病休在家一年余,经本市三大医院诊治其诊断各不相同,有冠心病,风心病、心动过速、植物神经紊乱等,常服心得宁、栢子养心丸等多种中西药无效,目前仍心悸、头痛、失眠、咽干等症。脉左寸弦滑,右寸数余沉,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肾邪乘虚上干阳位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肾邪兼补肺阴。

  【方药】云苓2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2g 百合25g 龙骨15g 牡蛎15g。三付。

  自觉效果好,续服三付共服六付。

  1976 年 4 月 13 日,二诊,诸症基本愈,现颜面及双下肢微显水肿,改用下方:黄耆25g 桂枝12g 云苓20g 防已 12g甘草6g 百合25g 三付,前后共九付,诸症悉愈。于 1976 年 4 月 19 日,上班,仲景之方神妙如此,年余之疾数剂痊愈,追访数年,至终未复发。

  三、多寐

  朱某某 女 32 工人

  1977 年 4 月 12 日,初诊瞌睡多,坐下即打瞌睡,呵欠多,起床即打呵欠余无他症。脉左寸弦滑余沉,苔卜白。

  【症属】心阳虚,水气上泛,阴气盛阳,心阳不振故嗜睡。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以济心阳。

  【方药】云苓2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2g。二付。

  1977 年 4 月 26 日,感冒来诊,并说:前方二付后,多寐及呵欠多悉愈。

  四、不寐

  万某某 女 25 师范校学生

  1975 年 3 月 23 日,初诊,母伴来诊,不寐,眩晕咽干,脉左弦余沉,苔白。

  【症属】心阳虚,水气阻滞,肾阴不升故咽干,心肾不交故失眠。

  【治宜】助心阳伐水邪以交通心肾。

  【方药】云苓2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2g 花粉12g 龙骨15g 牡蛎15g。

  二付后于 3 月 29 日,其母来告知:女儿已去龙泉山劳动,来信说效果好,要求转方,原方二付。

  五、眩晕(高血压)

  李某某 男 56 沙石公司工人

  1975 年 10 月 27 日,初诊:心悸怔忡、头眩热上冲,气短不能卧,通夜斜坐,不咳咽干不思饮,溲少而频,大便有时二次,华西医大检查:心尖区有 III 至 IV 级收缩鸣音心界向左扩大,今日测血压 226/130mmg,脉双寸弦数余沉,苔白粗。

  【症属】心阳虚,水邪上泛凌心,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以制水潜阳兼补肺阴。

  【方药】茯苓3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2g 百合20g 龙骨、牡蛎各30g。三付。

  1975 年 10 月 30 日,二诊,诸症好转。血压 170/110mmg。原方三付。

  1975 年 11 月 04 日,三诊,继续好转。血压 140/95mmg。原方三付。

  六、眩量(低血压)

  牛某某 男 53 印刷厂工人

  1975 年 4 月 4 日,初诊,头眩热上冲腰痛,低血压 90/50mmg,脉左寸弦,右关虚大,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肾邪上泛故头眩热上冲,脾虚气滞故腰痛。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兼治脾虚气滞。

  【方药】云苓2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0g 厚朴20g 法夏15g 党参10g 生姜12g。二付。

  此方为《金匮》奔豚气方加腹满方(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同用之复方。

  1975 年 4 月 7 日,二诊腰痛好多半,目前只集中一点痛。头眩热上冲,汗出失眠均好转。现喉痒微咳。原方加桔梗10g。二付。

  七、阳虚水肿

  张某某 女 32 印染厂工人

  1976 年 3 月 17 日,初诊:头眩、心悸、咽干、双下肢水肿,足趾热痛腿伸缩困难(原瘫痪过)。脉两寸弦,苔白。

  【症属】心阳虚水邪泛滥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兼养肺阴。

  【方药】茯苓20g 桂枝20g 甘草6g 大枣12g 百合20g 灵仙12g  龙骨、牡蛎各15g。二付。

  1976 年 3 月 20 日,二诊各症俱好转。原方二付。

  八、慢性淋巴白血病

  张某某 男 46 地质疗养院三床病人

  1975 年 11 月 6 日,初诊发现慢性淋巴白血病一年多,白血球总数 38200 血细胞 37800 血小板 80000 淋巴 85~90%中性 26%,目前主症:心悸头眩失眠腹满四肢酸软,手足心灼热,自觉面部时时发热,咽干不思饮肝大 2cm 脾 3cm,有时胃脘痛,双侧颈淋巴稍大,便溏。脉双寸弦,右关弦滑,左关尺沉细,苔黄微腻。

  【症属】心阳虚水泛凌心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兼养肺阴。

  【方药】茯苓30g 桂枝20g 甘草10g 大枣10g 百合30g 龙骨、牡蛎各15g。三付。

  自觉有效又续六付,继后,原方加橘核10g 荔枝核10g。六付。

  1975 年 12 月 5 日,三诊,腹胀睡眠及咽干大有好转,头眩、心悸精神均好转,手足心及面部发热愈。昨日查血结果:白血球总数 40000,血小板 110000,淋巴 73%,中性 26%,杆状 1%。茯苓20g 桂枝20g 甘草10g 大枣10g 龙骨、牡蛎各30g 橘荔核各 10g 三付,后来诊一次,症状基本消失,双侧淋巴缩小。

  九、心悸怔忡(心律不齐)

  刘某某 女 20 社会青年

  1978 年 1 月 26 日,初诊心悸怔忡半年,睡眠中有时自觉心脏剧跳,未介意,因招工体检发现心律不齐。脉独左寸弦数 120 次/分,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水气上犯。

  【治宜】挟心阳伐水邪。

  【方药】茯苓20g 桂枝20g 甘草10g 大枣10g 龙骨、牡蛎各30g。三付。

  1978 年 2 月 1 日,二诊自觉好多半。脉左寸弦数 90 次/分,原方三付。

  十、腹胀

  黄某某 女 42 棉织生产组工人

  1978 年 1 月 18 日,初诊,小腹胀满两天,右侧腹股沟胀痛,及下阴部汗多,头眩,热上冲及卧寐不安。脉左寸弦数,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水邪上泛。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

  【方药】茯苓20g 桂枝20g 甘草10g 大枣10g 龙骨、牡蛎各20g。二付。

  1978 年 1 月 21 日,复诊,小腹胀痛愈,其余诸症均好转。原方二付。

  按:奔豚气病脉症治篇,原文共五条、三方。

  第一条说明奔豚气的病因皆从惊恐而得之。

  第二条说明奔豚病的症状,从小腹起上冲咽喉。

  第三条说明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的另一病因,治以桂枝加加桂汤。

  第四条说明奔豚病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的另一病情,应以奔豚方主之。

  第五条说明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的病因病情,应主以桂枝茯苓甘草大枣汤,病因症治无复余义俱明之矣。此条更申明内有水气,经发汗后虚其胸中之阳,故水气乘之,亦能病奔豚气也。由于心阳虚而肾邪上逆,变症多端,从以上各案可以看出,故俱用此方加味或原方,均取效甚速,读仲景书要使能深明其诣,临床中灵活运用,可以超越原文之义,岂左方不宜于今哉。

  本篇原文只论及病因症治,而不及脉诊,临床中从病因症治中,体会到桂枝茯苓甘草大枣汤之脉象应为左寸独弦,左寸为心阳之位,弦为阴脉之象,阴邪上干阳位,故左寸脉弦,从脉象中反用于变症各异的症候,疗效显著,脉学中有舍脉从症:有舍症从脉即是此意,以上各不相同的病情,也有共同的脉象和共同的病因,心阳虚水邪上泛,异病同治沿于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