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症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并治第十。本方是为发汗后腹胀满而设。其病机是由于发汗后阳气外泄以致中阳虚弱脾气壅滞而腹胀满,或误下或过用苦寒之剂,伤及中阳,或素体脾阳不足过伤生冷,损伤脾阳,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而生胀满,故设此方,消胀满而补中。
【方药】厚朴、半夏、甘草、人参、生姜
【方义】方中厚朴苦辛而温,下气而消胀满为主,半夏生姜性味辛开,消痰降逆为辅,佐以人参甘草补中和胃,和而用之,消补兼施。临床中凡属太阴虚满范围而变症各异的症候,均投以此方治之。举案如下。
虚满
杨某某 男 35 德胜公社红星大队三小队
1974 年 10 月 30 日,腹胀满半月余食只能吃稀饭。脉弦双关虚大,苔白。
【辨症】太阴阳虚气滞。
【治宜】补虚消满。
【方药】厚朴20g 法夏20g 甘草10g 生姜15g 党参10g。二付。
1974 年 11 月 2 日,胀满愈可吃干饭,但多吃仍胀。原方二付。
1974 年 11 月 5 日,咳嗽来诊,胀满痊愈。
罗某某 女 50 幼师教师
1982 年 9 月 21 日,很长时间已来,双手及双眼感到胀满,触摸冷水后胀满加剧,起初没有介意,逐日随之严重,甚至腹部也胀满,饮食减少,胀满部位,没有凹陷水肿。脉动滑,苔白。
【辨症】脾阳虚运化失职故胀满。
【治宜】扶正消满。
【方药】厚朴20g 法夏20g 甘草10g 党参10g 生姜20g。二付。
1982 年 9 月 23 日,基本愈,为巩固疗效,续服二付。
【注】以上两例都是脾阳虚,运化功能失职,气机不行,故腹满,脾主四肢,故双手胀满,无凹陷,并非水肿,乃属气肿,即虚满也。
肩胛痛
曾某某 女 30 市建三公司
1974 年 11 月 22 日,背部两侧肩胛骨长期痛已三年多各方治疗无效,找不到原因。服各种风湿药也毫无效果,诊之。此人长期腹满胀气,反射背部影向肩胛作痛。脉右长大无力,苔白。
【辨症】脾虚气滞及射肩胛部。
【治宜】扶正健行气止痛。
【方药】厚朴20g 法夏20g 甘草10g 生姜15g 党参10g。二付。
1974 年 11 月 25 日,肩胛骨痛大有好转,胀气好转。原方二付。
腰痛,双手及面部肿胀
赵某某 女 26 峨眉交通机械厂
1976 年 3 月 9 日,自觉腰痛时间较长,以后双手肿胀,面部也感觉胀满,医治无效,脉偏长大无力,苔白。
【辨症】脉阳虚气滞不运。
【治宜】扶正健脾行气。
【方药】厚朴20g 法夏20g 甘草10g 生姜15g 党参10g。二付。
1975 年 1 月 24 日,左臂抬举,湾曲均愈,腰仍痛,改用千金三黄汤。二付。
腰痛
钱某某 女 69 成都市 16 中学宿舍
1975 年 3 月 1 日,儿子班主任之母,应邀出诊,三天前起床时无故腰部剧痛,卧床不能翻身。当时急送华西医大外科及妇科均作过一些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三天来服药无效,仍卧床不能翻身,不能稍动。脉沉细,苔白。
【辨症】脾虚气滞兼寒湿凝聚。
【治宜】补虚行气散寒。
【方药】厚朴20g 法夏20g 甘草10g 生姜15g 党参10g 麻黄10g 黄耆15g 黄芩10g 独活10g 细辛6g。二付。
以上即千金三黄汤加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合方。
1975 年 3 月 3 日,卧床可以翻身,痛减,原方加桃仁10g 红花10g 牛膝10g。二付。
1975 年 3 月 11 日,上方服一剂后大有好转,可下床,现已恢复平日家务劳动。
不寐
洪某某 女 40 东城区印刷厂
1976 年 4 月 30 日,最近一月余失眠,白天疲倦,影向工作及精神,同时也感到胃脘胀满,饮食减少。脉右关长大无力,苔白。
【辨症】太阴虚满,心肾交泰受阻。
【治宜】补虚消满。
【方药】厚朴15g 法夏15g 甘草10g 生姜15g 党参10g。二付。
以后来诊它病带来处方并说失眠和胀满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