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小儿鸡胸临床治案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鸡胸一症,生于胸中,因阳虚痰凝气结,胸膈凸起如鸡胸,坚突不痛,不医遂成终身残疾。初起可治,年久难医,从生下得之可治,胎中带来者难医。此症多因小儿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运化失职,浊阴壅滞,郁久化热,积痰上犯,肺经胀满,攻于胸膈,小儿骨质娇嫩,邪气涌盛胸骨逐渐突起,积日形成鸡胸。或由它症失治误治,脾阴受损,浊阴郁滞,或乳母过食辛辣,夏哺热乳,亦成此症。症见食欲不振,颜面不华,身躯羸瘦,胸骨突如鸡胸状,或咳嗽喘促,或多汗,或大便秘结,即是此症。治之之法,各家不一,临症中余以宽胸,降逆,健脾,化痰为主。《伤寒今释》大陷胸汤方下注解中,陆渊雷氏指出:小儿龟背可用此方,其轻者可用大陷胸丸,小儿欲作鸡胸,早用此方等云,因此方比较猛烈。《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有荡胸汤,即张锡纯氏为大陷汤变通而设,余借用此方加味治之。举案如下。

黄某 女 2 岁半家住 420 厂宿舍

1977 年 7 月 11 日,随父来诊,解衣视之,胸骨高突如鸡胸状,并说一年前给孩子洗澡发现,后经其他医院治疗无效。病情与日俱增,患儿一贯纳少,营养不良,病因及其他情况无可告之。因孩子在托儿所,每周接回一次,脉双关滑,苔白厚腻患儿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据脉舌、望诊,知患儿阳虚痰凝形成此病。

【辨症】阳虚痰凝化热日久形成鸡胸。

【治宜】宽胸降逆,健脾、化痰。

【方药】赭石15g 芒硝10g 瓜蒌10g 苏子10g 党参6g 白术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鸡内金6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7 月 20 日,胸骨似有缩小,胃纳仍差,拟先除湿健脾为主。脉舌同上。

【方药】苍术6g 黄芩6g 木通6g 连翘6g 芡实15g 淮山15g 鸡内金6g 法夏6g 赭石15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8 月 20 日,饮食稍好转,苔稍退仍腻,脉滑。

【方药】苍术6g 黄芩6g 滑石12g 木通6g 薄荷6g 连翘6g 薏仁10g 草豆蔻6g 二芽各6g甘草3g。四付。

1977 年 9 月 5 日,食欲大增,腻苔退净,苔薄白,脉滑。

【方药】赭石15g 芒硝10g 瓜蒌10g 苏子10g 党参6g 白术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鸡内金6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9 月 25 日,五诊,姨母伴随来诊,告知:孩子长期咳嗽,夜间尤盛,喉中痰鸣,夜间汗多,白天汗少,现已全愈。患儿之父从未谈及,目前孩子饮食良好,精神转好,面容较丰满而转红润,胸骨显露明显好转。苔薄白,脉滑减,原方六付。

1977 年 10 月 24 日,六诊,至十诊 1978 年 3 月 20 日,守,原方加减又共十四付,胸骨基本恢复正常,患儿面容红润而丰满,食欲佳,体质健壮,精神饱满,天真活泼,至此停药,多次追访,未复发。

廖某某 男 2 岁 3 个月家住四川大学宿舍

1981 年 7 月 22 日,随父来诊,告知:发现孩子患佝偻病一年余,曾在某医学院某市级医院及私人医生诊治无效,并带来某医学院中医处方,内容以八仙长寿丸加减为主,以及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枸杞、牡蛎、杜仲、鹿角片、五味子等治之。目前病情有增无减,纳差,便结,数日一解。平时注意营养,鸡蛋、牛奶、鱼及肉食不断、钙片不断,都无济于事。患儿头大面小,身体弱而消瘦,面容晄白不华,精神倦怠,胸骨高突,两侧第十五肋骨尖端反凸。脉滑数,舌质淡,苔薄白。

【辨症】脾阳虚损,运化失职,积痰化热,上攻胸膈,积日形成鸡胸。

【治宜】宽胸、降逆、健脾、化痰为主。

【方药】赭石20g 瓜蒌15g 芒硝10g 苏子10g 党参6g 白术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鸡内金6g 甘草3g。二付。

直到十七诊,1981 年 11 月 10 日,服药数十剂,方药剂量及加减变动不大,胸骨基本平复,胃纳佳,过去孩子汗多,夜间易惊醒、烦躁在六诊前基本消除,目前容颜正常,邻居都说孩子明显好转,以前逗不笑,现在哈哈多,话多,至此停药。

以后又相继治愈四例,1983 年三例,1984 年一例,本著以上辨症施治,疗效显著。

【体会】鸡胸患儿多属正虚邪实,故应扶正袪邪,扶正不袪邪,势必徒劳,反增壅塞之弊;祛邪不扶正恐正气愈伤,夫正应以温运脾阳为主,治其本;祛邪凭以寒降为主,治其标。标本兼顾,邪去正不伤,扶正邪不留,乃为上法。

【注】荡胸汤是张氏治疗寒温结胸之方,其症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胃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症结胸。

伤寒下早成结胸,至温病未经下者,亦可成结胸,至疫病自口鼻转入遇素有痰饮者,其疹疠之气,与上焦痰饮,互相胶漆,亦成结胸。

《伤寒论》陷胸汤丸三方,皆可随症之轻重高下借用,特是大陷胸汤丸中皆有甘遂,世俗医者,恒望而生畏,至小陷胸汤性虽和平,又有吴又可瘟疫忌用黄连之说存于胸中,遂亦不肯轻用。及遇此等症,而漫用开痰、破气、利湿之品,若橘红、莱菔、苍术、白芥、茯苓、厚朴诸药,汇集成方,以为较陷胸诸汤丸稳,而且病家服之,以为药性和平,坦然无疑,不知破其气而气愈下陷,利其湿而痰愈粘稠,如此用药,真令人长太息者也。张氏不得已,将治结胸诸成方变通汇萃之,于大陷胸汤中取用芒硝,于小陷胸汤中取全瓜蒌,又于治心下痞鞭之旋复代赭石汤中取用赭石,而复加苏子以为下行之向导,可以代大陷胸汤丸,少服之,亦可代小陷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