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本症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长障碍而引起的进行性贫血症,其表现面色不华,皮肤粘膜苍白,心悸气短,头眩耳鸣,神倦无力,食欲减退,继而出现鼻衄、吐血、便血、口腔粘膜及齿龈出血,四肢出现瘀点或瘀癍,妇女崩漏等临床症状。
本症原发性病因不明,但由于放射线、药物;毒物等引起的病因,已有报导。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输血,为防止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发热和出血,投以男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叶酸、维生素等,作为特殊治疗,有输健康人的血小板,骨髓移植等疗效均不理想。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应属血痺虚痨范畴。仲景于《金匮》列虚痨一门,特以血痺虚痨四字楆为提纲,以示人虚痨者必血痺,而血痺之甚又未有不虚痨者,并知治虚痨必先治血痺,治血痺亦即所以治虚痨也。其病有因虚痨而渐至瘀血者,其人或调养失宜,或纵欲过度,或忧思伤脾,脾伤不能助胃消食,变化精微,以溉五脏,气血为之亏损,流通于周身者,必然迟缓,血即因之而瘀,其瘀多在经络;有因瘀血而有痨瘵者,其人或因跌伤碰伤或力小任重,或素有吐衄症,服药失宜,以致先有瘀血,日久浸成痨瘵,其瘀多在脏腑。仲景治痨瘵,有大黄广虫丸,有百痨丸,皆多用破血之药,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痨瘵恒因之而成,是故痨瘵者肌肤甲错,血色不华,即日食珍馐服参苓而分毫不能长肌肉壮筋力,或转消瘦支离,日甚一日,诚以血瘀经络阻塞其气化也。
【治宜】破血行瘀,养阴清热,凉血健脾扶正。自拟一方暂名血痺虚痨方。
【方药】水蛭、虻虫、桃仁、生地、白芍、玄参、黄芩、黄连、淮山、白术、党参。
再障急性复发
徐某某 男 16 双流县兴隆公社三根松大队九小队
1982 年 8 月 5 日,初诊,1976 年经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确诊为再障,川医门诊号 227147,住院号 316035,曾于 77 年 4 月及 78 年 8 月,因反复鼻衄,皮下瘀癍,两次住川医儿科,住院病历摘要:
1977 年 12 月 8 日,骨髓检查报告:见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比例倒置(粒、红=0.7:1)找到两个巨核细胞,无血小板生成,散在血小板极少。诊断:目前骨髓符合再障。查体:重度分血貌发育及营养欠佳,心肺(一),肝脾不大。化验:大小便常规正常,血象多次复查结多:RBC213-106 万/mm3,HB4.5-8g,WBC2000-620 万/mm3,分类基本正常;血小板 1.9-5.2 万/mm3,网织红细胞 0.2%-0.8%,血块收缩不良(24 小时)出血时间 2-3 分钟,凝血时间 4-18 分钟(正常凝血时间 4-12 分钟)。
现由家属三人护送来诊:据述上月 3 日,因玉米包碰鼻后,鼻衄不止,急护送来蓉至今六日未住进医院(因儿科、内科、五官科未协调好意见),仅纱条紧塞双鼻,经介绍求治。目前双鼻紧塞,口中继续出血成块,双唇晄白而肿,平时齿龈一贯浸血,躯干四肢广泛性瘀癍,全身皮肤及粘膜苍白,因唇肿而张口艰难,神倦懒言,声低息微。询知:头眩耳鸣,心悸短气,口干,平时饮食尚可,现一、二两/食,溲清白,大便六日来今晨一解,干结。脉细数 104 次/分,因唇肿舌苔不见。
【辨症】血痺虚痨危症。
【治宜】破血行瘀养阴清热,凉血健脾扶正。
【方药】水蛭10g 虻虫10g 桃仁10g 黄芩6g 黄连3g 生地20g 白芍20g 玄参20g 花粉20g 白术15g 淮山30g 党参20g。二付。
1982 年 8 月 10 日,复诊,服完一剂后,自觉口中出血已止唇肿已消,于 8 月 8 日,自行抽去纱条,鼻衄已止,饮食大增,经神好转,全身瘀癍消失,仅余右膝旁一处淡色瘀癍,双下肢肌肤甲错可见。脉弦 76 次/分,舌质淡,苔薄白。原方二剂,前后共五诊十六剂,方药无大改变,四诊时已无人护送,头眩、耳鸣、心悸等大有好转,五诊时除牙龈夜间浸血外,无任何不适,饮食保持半斤不衰,一年后信访,病员哥哥于 1983 年 9 月 18 日,复信说:弟弟病愈后未复发,已随父亲到甘肃省放蜂未归。
慢性再障
蒋某 女 24 成都空军航空四站厂
病员因双下肢关节痛二月余,胸闷心慌,消瘦一月,加重一周,于 1983 年 2 月 23 日,以后①风湿关节炎②贫血收入空军医院。1983 年 8 月 18 日,来我院门诊,仍住空军医院内二 16 床,住院号 39758,现症:头眩、心悸、耳鸣、神倦乏力,纳差、四肢散在瘀癍,面色不华,月经量特多,有瘀块,经注射丙酸睪丸酮后过期近月未至,二便正常,脉弦细 92 次/分,舌淡,苔白。
【辨症】血痺虚痨。
【治宜】破血行瘀,养阴、清热、凉血、健脾扶正。
【方药】水蛭10g 虻虫10g 桃仁10g 黄芩10g 黄连6g 淮山30g 白术12g 党参20g 生地20g 黄耆12g 知母12g
前方本方加减共服二十二剂痊愈。其中杂病迭出,另用药不计在内。空军医院病历摘抄查体:略,化验 SR21/mm3/m,Hb7.5%,WBC380/mm3 分类正常,入院后给予:笨乐来、消炎痛拴剂等抗风湿及铁剂等治疗贫血效差,且血象有所下降,故于 1983 年 5 月 19 日,及 21 日分别两次骨穿均提示骨髓增生低下,结合病人外周全血下降,肝脾浅表淋巴不肿,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而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予服丙酸睪丸酮、康力龙硝酸叶秋硷及输血治疗,效果不显,全血进行性下降,至 83 年 8 月:Hb5.6g%,RBC198 万/mm3,血小板 4.5 万/mm3,WBC270 万/mm3,从 83 年 8 月 18 日起服用院外中药,院内治疗同上,加用硝酸士的宁及对症抗感染,病情逐渐改善,于 83 年 12 月 20 日出院,当时精神、饮食等明显好转,头眩、心悸、乏力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血象有所改善。Hb7.2g%,WBC3500/mm3 分类正常 RBC267 万/mm3,网织细胞 1%,血小板 7.8 万/mm3,入院期间查内风湿因子两次均阴性 tE 细胞未查见,抗 0 及血沉均正常,仅 SGPT 为 295 单位,四肢及腰椎照片未见异常,胸片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
入院时体重 84 斤,出院时体重 99 斤,月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