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秘传“三两三”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三两三”,乃铃医镇宅之宝,秘不外传。其特点为药味少,分量重,疗效卓越,每每出奇制胜。我用其治疑难杂症,每每得心应手。为方便记忆,我将方名略加改动,分出阴阳两大类。

  一、疮疡三两三(又名“三两三钱三”)

  主治:疮疡红肿疼痛,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熊梦在《冷庐医话》中说:“吾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的患者,服用此(药)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又说:“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

  我用此方先后治疗十二年不愈的荨麻疹、银屑病、牛皮癣、少女多年面部皮肤粗糙症、皮肤干燥症、皮肤瘙痒症、口唇干裂症、红斑狼疮、斑痕体质等。

  疮疡三两三方药(实为外科阳证第一方):

  生黄芪 30 g,金银花 30 g,全当归 30 g,生甘草 9 g,川蜈蚣 0.1 g。

  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被誉为治疮第一药。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祛风,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排毒,主治丹毒疮,便毒瘰疬,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及具殊功。甘草生用,不宜灸用,灸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功用:此方益气而解毒。

  二、阴疽三两三(即四妙勇安汤)

  此方为流传民间的疮疡三两三变方,治疗阴疽独辟新径。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髌静脉炎、下肢溃疡、红斑狼疮肢痛症、慢性骨髓炎、慢性肝炎等因气滞血瘀,经脉阻塞,血流不畅所致病症。

  阴疽三两三方药(实为外科阴证第一方)

  玄参 30 g,金银花 30 g,全当归 30 g,生甘草 9 g。

  三、胸痹五妙汤(即四妙勇安汤,依郑惠伯经验加味)

  四妙勇安汤治病之理,针对经脉闭塞,气滞血瘀,血流不畅,病理与胸痹(冠心病)相同,故用来治疗冠心病之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心前区绞痛。此外,还可治疗肝绞痛、肾绞痛。心肝肾之绞痛都起因于气滞血瘀,血脉血流不畅。

  胸痹五妙汤方药(化解血脉阻塞,治疗冠心病方)

  元参 30 g,银花 30 g,当归 30 g,甘草 30 g,丹参 30 g,三七粉(冲)3 g。

  本方临床应用时,可合并用栝蒌薤白桂枝汤等,加强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的作用。

  四、鹤膝五神汤(即《验方新编》四神煎加味)

  本方从疮疡三两三化裁而来,主治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肿大。疮疡三两三,去当归、甘草,加牛膝、远志、石斛。当归治血祛风,不当取。

  鹤膝五神方药(益气养阴解毒)

  生黄芪 30 g,金银花 30 g,牛膝 30 g,远志 30 g,石斛 30 g。

  (本方原来用量:黄芪 240 g,银花 30 g,牛膝 90 g,远志 90 g,石斛 120 g。服法非同一般。)

  五、阳和汤

  本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贴骨疽(骨结核),流注(淋巴结核),鹤膝风(骨结核),冷脓肿(脉管炎)。

  方药:熟地 30 g,白芥子 6 g,鹿角胶 6 g,姜炭 1.5 g,麻黄 1.5 g,肉桂 3 g,生甘草 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