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大黄附子细辛汤辨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药用麻黄 6 g,细辛 6 g,炮附子 15 g。其中,麻黄发太阳表寒,附子温少阴经,细辛温散,是温经发表的方剂。

  《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细辛汤,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药用大黄 9 g,附子 45 g,细辛 6 g;其中,大黄泻下以通阴,附子重用以祛寒,细辛散寒以止痛,是温肝肾里寒之方剂。

  此两方仅一味药不同,而一治表寒,一治里寒。

  大黄附子细辛汤,重用附子,用量大于大黄 5 倍,且条文中无便闭,不是遗漏,本方仅温通而已,不能治便秘、泄下无力。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味药皆辛散而温,发太阳之表寒重而里寒轻者,散邪而不伤正。临床应用时一定权衡药物用量。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于厥阴头寒痛、脾胃虚寒之牙痛、风湿性关节炎偏寒之痹痛。

  大黄附子细辛汤,大寒大热并用,非顽固偏僻难拨之疑难杂证不用。

  范文虎,依据《灵枢·经脉》篇之论:“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提出乳蛾非尽属火,而以寒包火属多。他不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而是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因疗效卓越而自诩为“家方”,常加入玄明粉、姜半夏、生甘草。并说:“凡乳蛾,其舌苔白,舌质微红,及有其他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仲景将咽痛列入少阴篇中是遵《灵枢》旨意。

  宋孝志,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加雄黄 3 g,治愈北京中医学院摄影组女工作人员的胰腺癌。

  《止园医话》,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川楝子、茴香、橘核、荔枝核、山楂核、炒元胡等,治肾子(睾丸)肿痛(俗称偏坠,西医称附睾丸炎),或入引少腹奇痛,有将睾丸引缩少腹内者,痛不可忍。治轻度疝气皆能收特效。罗先生说:“然余实已经数十年临床实验,以大黄附子加入普通治疝气药中收效(奇特)”。

  范罗二位先生,深明陈修园所论:“少阴病,本热标寒、上火下水”。范先生用此方治“上火”,乳蛾病之寒包火;罗先生用此方治“下(寒)水”,肾子肿痛之阴水泛滥。

  笔者依据肝经之脉“络阴器,走少腹,抵胁下”,常用于治肝肾之寒之阴汗、精冷、痛经、少腹寒冷、经水少而衍期等。加乌梅、僵蚕治息肉,加四逆散治输卵管不通。大黄附子细辛汤加穿山甲、皂刺、路路通,比许润三老师四逆散加穿山甲、皂刺、路路通治输卵管堵塞疗效更好;大黄附子细辛汤加济生乌梅丸治息肉,比桂枝茯苓丸胜出。1961 年许润三老师在京西煤矿带我们实习,我们对妇科才有一点启蒙;有许老师指引,学生才敢选用大黄附子细辛汤。许老师还传我治湿热下注(带下)经验方:大麦青 30 g,小麦青 30 g,取汁服,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