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医院吏目
瞿老强调治病求本。他说:“鲧湮洪水,医之禁忌”,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反复讲述治病必求本的道理。先生说,治病求本,详诊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今之医家不审标本,无论八纲,用补药为病家之所喜,每每错补误温,病者无怨。如,每见火证必凉,并言“热则寒之”,不知火之所起最忌攻泄,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疮疡外症,(疮疡忌汗)每用调和气血,后期再以活(血)瘀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以寒之则涩而不流,温之则消而祛之。
瞿老的这些学术见解和经验,对我以后临床有很大影响。
瞿老对温病的治疗强调宣畅气机,不可一派寒凉。他说:“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出。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塞,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者必重,重则无法医矣。方书虽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神犀丹等,但必须用之得当,才能见效。”瞿老此论,我在临床中体会,正是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能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含意。
瞿老论眼疾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他说:“眼疾治疗不当,多导致瞎”“世人每以目为火户,当属多热。不知病有新久,新病多热多火,虽是火证亦不能单用寒凉之药,因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笔者按:学生时代,读《江苏中医杂志》转载重庆天启庙《眼科奇书》,开篇就说:“外障红、肿、痛、热,皆属于寒”,方用四味大发散。4 年后,才知此眼病指病毒性角膜炎,若误用寒凉,则云翳立成。则瞿老“温之则消而祛之”可为一大法则。)“肝开窍于目,虽为火户,但非实火,亦不尽是虚火。”(笔者按:《眼科奇书》还有“陈寒痼冷”之红肿热痛)肝为藏血之脏,血不足,则肝阴失养。阴不足则阳必亢,亢则为热,热则种类繁多,有因郁而致者,有因湿阻滞络脉者,有暴怒之后血瘀气滞者,有外因而引起内伤者……必须详辨,再行施治。俗医见风火赤眼,每用黄连苦寒之极,最遗后患。不知当须先治风热,养血熄风,其慢性眼疾,瞿老则多从肾水考虑。
一次,瞿老治一暴发火眼病人,其眼球突然增大,疼痛难忍。先生谓:“郁当散,肝热当消”,以独活、川芎、羚羊角等一剂病减,继则用龙胆草、大黄等苦泻,又一剂其病若失。
凡郁皆当开,气血痰饮湿食均可致郁,郁久化火,都是热证,岂可一派寒凉?并言“治热以寒”,阻遏气机,病焉有不变加重之理?瞿老之论源于《内经》《难经》,出自于自己多年实践,用之临床,每多效验。(赵绍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