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研究所
由于先生资质聪慧,虚心好学,成为经方大家曹颖甫的得意门生之一。1923 年秋,先生染病,吐泻肢冷,势濒于危,同学章次公邀曹来诊,投以大剂四逆汤,二剂而安。20 世纪 30 年代初,其子扶华患湿温病,发热不退,经治十来日未解,先生初出茅庐,苦于经验不足,踌躇莫决,乃商诊于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徐氏诊为阳虚湿温,经治而愈。徐氏治阳虚湿温的大法是,用附片、桂枝、葛根扶正达邪、助阳温解,半夏、厚朴、藿梗、陈皮等燥湿化浊,磁石、黑锡丹潜浮阳,党参、茯苓、仙灵脾、巴戟天培补脾肾。先生得到徐氏的启发,20 世纪 40 年代在家乡行医,用徐氏温解法治疗湿温,屡起重症,名噪一时。如有一王姓病人,发热十余日不解,身热汗多,蜷卧不安,间作妄语,神色萎靡,听觉迟钝,不饮不食,肠鸣便泻,起则头眩,肢体震颤而至晕倒,脉象濡弱而数,舌苔厚腻黄润。从阳虚湿温论治,法当温肾潜阳、解肌撤热,药用明附片 15 g、朱茯神 12 g、川桂枝 5 g、活磁石 30 g、远志肉 3 g、炒白芍 10 g、黑锡丹 10 g、法半夏 10 g、藿梗 6 g、制厚朴 3 g、正广皮 6 g,两剂身热即退,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再守法调治而愈。
除湿温外,先生还向徐氏请教麻疹、白喉等的辨证施治方法。徐氏回信曰:“素仰阁下学识宏博,经验丰富,而问道于盲,何其谦逊乃尔,诚近世吾道中不可多得者……”。
如肠伤寒,西医视下法为禁忌,但先生认为,肠伤寒到中晚期,除太阴湿化的湿温阴证外,还有阳明燥化的湿温阳证,症见发热不退,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当用大黄、黄连、厚朴、枳壳等药,往往下后热减,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他的胆识和医术给共事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