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上海名医
一、内妇儿外融会贯通
先生在应诊早期是内外贯通、妇女兼治,中年以后着重内妇两科,尤以妇科见长。早年的杂治,使其在错综中获得了多方面的临床经验;正因为有多科学识的基础,既有利于打破恪守一家的门户之见,又可融各科学识于一炉,以为专科所用。先生对于妇科杂病的诊治常有奇效,有些病症前无著录,先生本人也从未遇到过,而他却能运用其多方面的经验和学识而获取出乎意料的功效。
1.腹腔脓肿
女性腹腔脓肿患者,前医以癥瘕论治无效,西医诊断为腹腔巨大脓肿,嘱立即手术。先生不拘妇科的限制,以内科治脏痈的方法结合外科排脓之品,3 剂,而患者由肛门排出脓液数百毫升,一月之内即告痊愈。
2.经期手掌背起疱发痒
先生曾治疗一例经来两手掌背起疱发痒的病例。患者素有痛经,兼见经前胸胁闷胀及腰酸等症,就诊前十个月发现每逢经行两手掌背起疱发痒,经净即退,脉虚弦,苔薄黄。先生认为,此证系肝木郁结、湿热内蕴所致,处方以逍遥散为主,加桂枝、钩藤、鸡内金等品,两诊六剂而愈,随访三个月未复发。对于这样一例形如外症,又与月经有关的罕见病症,先生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取仲景当归四逆,用桂枝配当归、芍药,能横走四逆、养阴补血之意,再参合钩藤能解除四肢末端过敏之法而汇成此方,终于获效。这除显示了先生辨证施治的特点外,也还可溯源于其各科学识的渊博。将多科学识融会贯通,用于专科,由博返约,由“杂”知变,变中生新,这些似乎正是先生形成专科特长的原因之一。
二、重视脏腑气血
从已整理成文的先生医案中,可以发现许多重视脏腑及气血辨证的实例。治疗妇科疾患重视肝脾肾,重视调气血,这似乎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运用,往往各家有不同特点。先生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肾为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心主血脉,调气血之中即可兼顾心肺两脏。所以重视肝脾肾和气血,并非将脏象学说割裂开来,重此失彼,而是将脏腑学说和气血学说相结合,使重点更为突出。
如先生治疗一例每逢经来音哑的病例,患者经前乳胀,胸闷,胁胀,腰酸腹痛,经量少而色淡,面色萎黄,咽干,尿频,脉沉弱而带弦,舌质淡,苔少。先生以这些兼症为依据,结合《素问·大奇论篇》所云:“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素问·奇病论篇》所云:“胞脉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以及《素问·脉解篇》所云:“所谓入中为瘖者,阳盛已衰,故为瘖也”的理论,不是单纯地从金实、金破不鸣着手,而以疏肝益肾配合养肺阴为法,三剂而效,以后随访未复发。这是先生重视脏象学说,灵活运用经典原旨的一个典型范例。
再如,先生对于经前乳胀的诊治,大多数以开郁行气为先,根据辨证所得,或合健脾和胃,或养血益肾,或温补冲任。对重症崩漏者,理血之中,或配健脾或助固气,或清血热,十分合度。充分体现了重视脏腑气血这一特点。
又如,先生根据《济阴纲目》眉批中所述:“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之中又须破瘀解结”的方法,从十灰丸组成中获得启示,对于有血瘀兼症的崩漏常选用熟地炭为君,每获良效。这类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三、研究奇经
鉴于妇科经带胎产诸证均以腰以下及小腹部为主要病所,两小腹及两少腹正是奇经的盘踞之处,故先生认为,治疗妇科疾病除与脏腑气血息息相关外,尤应重视与奇经的关系。在奇经八脉中,冲、任、督、带四经虽为历代妇科医家所重视,但专著甚少,至于对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的重视则更嫌不足。为此,先生多年来一直着力于奇经的研究,以求对于妇科学术有所裨益。曾先后发表了《冲任探讨》《带脉探讨》《阳维阴维探讨》《阳跷阴跷探讨》以及《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诊间的具体应用》等篇专论。先生在这些论文中,根据《内经》《难经》以及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等历代文献中的有关论述,来探讨奇经之经行部位或脏器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并分析病机,将奇经病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指出:“奇经的实证多属正虚邪实,包括久病瘕聚、产后血瘀及奇经气滞所形成的积聚;奇经的虚证则包括发育不良、崩漏连绵不断及产后虚亏诸证。”文中还探讨了奇经的治法,提出以辛香温散治瘕聚滞结,以升陷固带治经络弛缓,以血肉厚味治奇经虚惫,以腥臭脂膏治秽带精枯等法,并列举归经药物,附有效病例。这种从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将经络、脏象、气血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将奇经八脉的学术成就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深究药理
先生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从临床实践出发,对于中药药理作用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常说,要抓住疾病的要害,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来精选用药,其中出奇制胜而获良效的实例是屡见不鲜的。先生曾经治疗过一例每逢经来高烧至 40℃甚至昏厥的患者,其经期一贯早而绵延,日久方净,兼有胸闷胁胀,呕吐,脉弦,舌燥等症。初诊时,先生从脏腑辨证,诊断为肝经郁热而致经行发热,采用清肝泄热之法,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服药二剂后,正值经行,虽然方中有黄芩、青蒿等品,但病者热势燔盛,并无显效。先生进而虑及肝经上巅顶,肝火上扰者可有动风成厥之虞,前方虽然能清肝经之热,但对于风火附木,治肝经上扰之证仍嫌不足,于是经再三推敲而加入钩藤一味,服二剂药后,患者即诉头目清凉,体温下降,以后再未复发;经随访证实,已获远期疗效。据先生自述,他之所以选用钩藤,是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钩藤条所载“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的药理作用而为之。
先生由研究奇经八脉进而探索《奇经药考》,从中认定覆盆子对于冲任虚亏的功效,并结合现代药理,从临床实践中证实了此药有提高雌性激素水平、促进宫颈黏液出现羊齿状结晶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补冲任药物具有恢复及促进性腺功能的理论。这些实例都是先生深入研究药理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