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李鼎铭医生治疗先兆流产经验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北京中医医院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对此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李老医生治疗此病的 24 例作小结如下:

  一、一般数据

  24 例患者,年龄在 24-35 岁之间;病程最短 3 天,最长 3 个月;妊娠为 40 天-4 个月者 22 例,另 2 例为妊娠 6 个月以上;其中 7 例有自然流产史,最多流产 5 次,最少流产 1 次。按中医辨证分型,24 例中,有 21 例为阴虚血热、胎动不安,3 例为脾肾不足、胎元不固;24 例全部治愈,服药剂数 3-38 剂,其中,服 3 剂血止、胎安者有 8 例。

  二、方药

  阴虚血热型的基本方:尾连,生地,白芍,天冬,杜仲,莲肉,扁豆,棕炭,侧柏炭,生阿胶,苎麻根,黄芩或黄芩炭。

  腹痛重者,加重白芍用量;血多者,加重止血药物用量。

  脾肾不足型基本方(以归脾汤为主):黄芪,党参,莲肉,茯苓,木香,白术,当归,山药,扁豆,陈皮,佩兰,龙眼肉,伏龙肝。

  三、对先兆流产辨证治疗的几点体会

  1.病因

  先兆流产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历代医籍中,根据不同证候而有“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漏胎”“胞漏”“胞阻”“妊娠下血”及“妊娠腹痛”等名称。祖国医学认为,导致本病有母体和子体两个方面的原因。唐代昝殷在《经效产宝》中说:“安胎有二法,因病母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为也。”本文 24 例先兆流产的病因均属母病所致,其具体流产原因,有脾胃不足、气血虚弱、冲任虚损、七情与精神刺激。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因母病所致的流产,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子体方面引起的先兆流产,如胚胎停止发育,则目前中药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

  2.病机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的原因论述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肝郁气滞、阴虚血热和跌仆损伤等。

  从临床上体会,平素脾肾不足较为重要。因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而生血,以致冲任虚损,妊娠后则胎失所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系胞,肾脉又与冲任二脉相关联,如房事不节,纵情恣欲,损伤肾气则无力系胞。所以,脾肾的健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精气血脉的盈亏和生殖机能的强弱。因此,脾肾不足被列为先兆流产的基本原因之一。

  先兆流产的另一个因素是阴虚血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胎失所养,水源不足,火易沸腾,过热则血易妄行,以致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本文总结的 24 例病案中,有 21 例属阴虚血热,可见阴虚血热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所以,在临床遇到妊娠妇女,尤其素体阴虚火旺或平素喜食辛辣之品者,总要告知患者勿食辛辣燥热之品,另外房事隔离甚为重要。因为,有胎同房,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最易造成流产。

  3.临床辨证

  先兆流产的原因虽有多种,表现的症候也是因人而异,但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有轻度阵发性下腹坠痛,腰膝酸痛,少量阴道出血,或症状持续,并日渐加重,流血增多,腰腹酸痛加重,多数伴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主要的脉象是细滑数或细弦,两尺脉尤其明显;滑是孕脉,而细数为水亏阴血不足之象,数为火动,两尺脉滑数为下焦积热。本文 24 例病案中,除 2 例脉沉外,其余 22 例均为脉滑或细滑数。

  4.治疗

  用药方面有 3 个原则:

  (1)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措施,治疗的关键是清热养阴,健脾益肾。

  (2)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因为,先兆流产如能及时治疗,一般疗效是较满意的。因本病之病情较急,所以,止血、缓急止痛和补脾益肾、养阴清热同时应用,收效明显。

  (3)医家对胎前用药总结有“三宜”,即清热、养阴及理脾疏气,还需根据不同情况佐以其他药物。养阴清热药种类很多,作用也强弱不同,故如何选用相宜的药物、合理配伍是很重要的。

  黄芩,是保胎中首选的一味药,它具有清胎热、平肝阳而保胎的作用,朱丹溪曾誉为“安胎圣药”。现代药理分析认为,黄芩对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亢进有镇静作用,从而达到保胎的目的。临床上,曾遇到有些患者,自服保胎丸或胎前方保胎,结果事与愿违,阴道出血不止,腰腹痛不除而来院诊治,经服用黄芩等清热养阴,佐以舒气健脾、缓急止痛止血的药物,而起保胎作用。

  用山药、白术、橘皮、扁豆等健脾疏气药,使脾得健运,脾健则气血易生,疏气则气机调达,气血和顺,所以理脾疏气也是安胎大法之一。尤其白术能健脾清痰,与黄芩同为安胎要药。脾虚用白术,血热用黄芩,脾不太虚用山药代白术。因为生山药味甘平,既能健脾,又能补肾,且较平安,功如白术,而无温燥之弊。

  除上述常用保胎药外,缓急止痛及止血药的应用也是必要的。因为,出血持续增多,或腹痛日趋剧烈,随时都可能影响胎儿而流产。所以,及时应用止血药和缓急止痛药很重要。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阿胶、苎麻根、地榆炭、棕炭等止血药及白芍等缓急止痛药是必须用的。阿胶滋肾阴养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清前阴之热而止血,这两味药为止血安胎首选药。

  以上着重论述了阴虚血热型治疗用药的体会。如脾虚气血不足者,主要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安胎;因七情失宜者,更须配合舒气郁药;因跌仆引起者,活血祛瘀药也酌情使用。总之,只有掌握原则,抓住重点,同时又照顾全面治疗,才能达保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