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
崩漏,现代医学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崩与漏,有出血量多少和病情缓急之别。
崩漏病因虽有多种,总起来看,可以分成 3 种类型:一是血热型,二是气虚型,三是血瘀型。不过,这三类不是截然分开的,仅是有多有少、有主有次。治疗上,应有所侧重,病情在发展和疗程中也应因时制宜。其所治的一些病例中,大部分是气虚型,血瘀的则较少,本文所列 13 例病例中,气虚型 9 例,血热型 2 例,血瘀型 2 例。
一、临床资料
13 例病案中,年龄最小的 21 岁,最大的 52 岁,其余的大多数年龄均在 25-36 岁之间;全部都是已婚;其中 1 例做绝育手术;病程一般是 2-4 月,较长的是 1-2 年,其中 1 例长达 4 年。就诊时,持续出血时间一般是 10-20 天,其中 3 例每月 2 次,有 1 例连续出血达 60 天以上;健康情况多数一般正常,其中 1 例兼有浮肿,2 例严重贫血。治疗后,其中 10 例痊愈,3 例好转;治疗期,最短的 4 天痊愈,一般是 2 周左右痊愈,有 2 例治疗 3 个月。有 1 例随访观察 3 个月,均能按月行经,经量正常;1 例随访 4 年正常;5 例病愈并妊娠。
二、典型病例
刘××,21 岁,病历号 9755,1958 年 11 月 28 日初诊。
患者 15 岁月经初潮,其后月经周期紊乱,或 30-50 天或 2-3 个月断续出血,18 岁结婚,婚后出血更重,并伴有血块。
妇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化验:血红蛋白 9 g/dl,红细胞计数 3040000/mm3,血小板计数 203000/mm3,血压 120/80mmHg。住院刮宫并做人工周期治疗,此后又重复出血,来中医门诊时已有 6 年子宫出血病史。
当时主症是月经期不正常,来则量多如崩,甚至卧床不起,血色鲜兼有黑块,血来 10-20 日不止,腰腹坠痛,腿部酸楚,心悸气短,两颧潮红,饮食亦少,苔净,舌质淡,脉沉弱无力。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所讲“阴络伤,则血内溢”,血下日久,先伤其阴,后伤其阳,气虚下陷不能统血,则血大脱而下,气血两伤。平脉辨证,此病属气虚型。在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升提之法治其本,以收敛涩滑之法治其标。
方药:人参 6 g,炙黄芪 12 g,全当归 10 g,生地 10 g,川芎 6 g,川续断 12 g,茯苓 10 g,伏龙肝 12 g,鹿角胶 6 g,醋杭芍 12 g,炒杜仲 10 g,净白薇 6 g,醋炒升麻 5 g。
加减:腹痛,加祁艾炭 6 g;鲜血多,加黄芩炭 10 g,茜草炭 6 g;血块多,加血余炭 12 g(包煎),龟板 10 g;血量暴下时,加冲三七粉 2-3 g。
治疗观察半年之久,月经正常,1960 年 2 月受孕,11 月生 1 男孩。自 1959 年治愈,随访至 1980 年,行经均正常。
三、讨论
1.常见证型以气虚型的占多数。在门诊所见的患者,多半是患病已久,或采用其他方法医治无效,因而迁延时日,失血过多,体质转弱,所以气虚型多见。
2.初病和久病的转化。此病初得,一般是属于血热,但患病日久,血去已多,热随血泄,与此同时,正气已伤,这种转化情况也是常见的。
3.七情与劳倦的影响是重要的。所以,要鼓励患者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心肾为本。《素问·评热病论篇》载:“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又《素问·奇病论篇》载:“胞络者系于肾”。心主血,肾藏精,若心阳过盛,肾气不纳,功能失调,子宫下血;反之,失血过多,又伤冲任,影响心肾。这样交替反复地相互作用,病情就会加重。所以治本应以心肾为主。
5.抓住主要证候:患者所表现的体征可能很多,但是要抓住主要的,只要主要证候解决了,其他次要的兼症也就随之消失。本病的主要证候,除下血外,有心悸、腰痛、腹痛,其他如头晕、失眠、身倦、饮食不香、四肢无力是次要的,应当根据证候主次进行辨证。
6.血鲜无块:血鲜无块是在经血暴下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气血欲脱的主证,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不可看做是血热。
7.瘀血的辨证:腰痛、血色紫兼黑块是瘀血,但腹不痛,在大下血的情况下常有较大黑块,这是暂时留在子宫内的血凝结而成,和瘀血不同,应当加以分辨,不可按瘀血治。
8.腹痛与不痛:有腹痛者属实,不痛属虚,应分别处理。
9.面色潮红与苍白:面色苍白,这是一般的证和病相符的现象。也有面色潮红者,这不是血热,而是虚阳上越的征象。
10.脉象:沉细、沉弱或沉缓无力,是顺证;浮弦而大、浮洪数,是重症;尺脉的浮沉关系更大,应加注意。
11.用药:用药的原则,以养血固气、升提收摄为主,且须辨认真虚假实的现象。止血不留瘀,止血也不可用苦寒之药,否则血当时虽止,不久仍可复发。
12.血止后处理:血止后,应当用平补的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