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妇科专家于道济临床心得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北京东直门医院妇科“五大泰斗”之一

  先生(1895-1976),精于诊治妇科疾病,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疾病都有独特的疗效。

  一、对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等症的认识

  这些症是妇女一种病的形态,是属积病之类,但与内科的五积病迥然不同。内科五积病为:肝之肥气,心之伏梁,脾之痞气,肺之息贲,肾之奔豚。而妇科积病是子宫肿胀病,子宫肿胀以后,发展成瘤(是良性的),它的部位、形态、大小、硬度、子宫伸展的方向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根据妇科记载,按照此病的实际情况,区分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等症,这是妇女专有的,男子是没有的,所以列在妇科学范畴。

  二、对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等症的分析

  1.对癥、瘕的分析

  根据《医宗金鉴》所载:“牢固不移,有定处者,为癥;推移转动,忽聚忽散者,为瘕。故曰癥者,征也,言有形可征也;瘕者,假也,言假物以形也。”

  按:癥、瘕的意义,说明子宫肿胀以后,发展成瘤,硬度分为紧张和弛缓,癥代表紧张者,瘕代表弛缓者。凡是子宫肿胀后,发展成瘤,诊断它的软硬度,都是以癥瘕二字概括之。

  2.对痃、癖、疝的分析

  根据《医宗金鉴》所载:“好人脐之两旁,有筋突起,疼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状类弓弦者名曰痃;癖在两胁之间,有时疼痛者名曰癖;若在少腹牵连腰胁疼痛,而高起者,谓之疝。”

  按:痃、癖、疝的意义,在于说明子宫肿胀后,发展成瘤的情况、部位的高低、疼痛的轻重、影响周围组织等现象。痃:痃是子宫瘤向上发展,部位在脐之两旁,压迫左右邻近的组织酿成巨大的肿瘤(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疼痛情况是比较重的。癖:癖是子宫瘤向上发展更高一些,部位在两胁之间,而隐僻于两胁之下者,腹腔容积较大,它的压迫、疼痛的程度,都是比较轻的。疝:疝是子宫瘤向上发展困难,部位在少腹而高起者,上升困难,疼痛较重,甚则牵连腰胁疼痛。

  3.对瘀血、血蛊的分析

  据《医宗金鉴》所载:“瘀血者,未成坚块也;蓄之既久,必成血蛊矣。”

  按:瘀血指子宫肿胀后,形成瘤状,含有瘀血的;血蛊是指其中含有成块的瘀血。

  以上说明,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等症,系子宫肿胀后,形成瘤状的各种不同形态。

  《医宗金鉴》载:“《巢氏病源》载七癥八瘕,但有八瘕名证,而无七癥的病形,其他方书亦概不见。大抵以癥为气病,而瘕为血病也。夫病皆起于气,心气聚而后血凝,不必拘泥于黄、青、燥、血、脂、狐、蛇、鳖等名。”

  此外,子宫肿胀形成瘤状后,或有压迫肠胃、大肠、膀胱的症状出现。压迫肠胃后,以致胃脘胀满,不能纳食,而发生病症。压迫大肠,常致大便秘结。压迫膀胱,常致小便频数。

  三、病因

  上述各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结合临床经验更有许多增益。对于各种病的成因,一般的认为是,妇女经产皆以血为用,故其体多虚;正气虚损,而后邪气凑之,又受制于人(封建时代),故其气多郁;气郁则津乃凝,而血乃滞,这是妇女癥瘕等病的主要原因。

  按:此病的原因,特别着重于经行和新产之际内伤七情之郁结。先由于气积,而后导致子宫肿胀,逐渐发展形成瘤状的各种不同形态。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到化积理气、兼以逐瘀。

  四、证治

  子宫肿胀后,形成瘤状,而有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的区分,但在治疗上,需根据四诊八纲认清病人的体质,以及病势的缓急,从整体出发,而分别论治。

  治疗大法:主要当以化积、行气、逐瘀为原则,有时可以彼此互用。总是或多或少投一些化积软坚的药物,达到化积、消积的目的。

  五、附方

  1.大硝石丸

  主治:化积软坚。

  药物:硝石 90 g 大黄 12 g 人参 9 g 甘草 6 g。

  制法:以上 4 味,为末,以三年苦酒(陈醋),3 升,置铜石器中,先用大黄微火熬之,微沸,常搅不息,至七分,纳余药,复熬成膏,至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10-20 丸,米饮下,三日一服,饭前服。妇人服之,或下如鸡肝,或如米汁、赤黑等物,后忌风冷。

  按:此方的意义,是具有化积软坚的功能,也是攻补并用的方剂。对于子宫肿胀初起之时,正气尚强者可以用之,用量逐渐由 1 丸增至 20 丸,以下恶物为度,能够祛病,不令人困。

  2.桃仁煎

  主治:破瘀化积。

  药物:桃仁 90 g 大黄 30 g 虻虫炒黑 15 g 朴硝另包 30 g。

  制法:以上 4 味,以纯醋二升半置银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黄、虻虫、桃仁,不住手搅,煎至可丸,下朴硝搅匀出之,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前一日不用晚饭,五更初用温酒吞下 5 丸,日午下如赤豆汁,或如鸡肝、蛤蟆之状,未下再服。如鲜血来即止,续以调补气血之药补之。

  按:此方具有破瘀化积作用,适用于疝症有瘀血者。此方治病确切,然而猛烈,用大黄能荡热积,虻虫去血滞,桃仁破瘀结,朴硝软坚积,均属峻药,故不适于衰弱病人。

  3.大七气汤

  主治:气郁绞痛,而兼寒者。

  药物:京三棱、蓬莪术、青皮、香附、陈皮、藿香、益智仁、白桔梗、肉桂各 45 g,甘草尖 21.5 g。

  以上取粗末,每服 15 g,水 2 盏,煎至 1 盏,食前温服。

  按:此方意义,是疏气郁兼祛寒凝止疼痛,略有磨积的功用。

  4.开郁正气散

  主治:气郁兼疼痛。

  药物:白术、陈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元胡、炒神曲、炙甘草。

  以上诸药各等分,到为末,每服 30 g,生姜 3 片,水煎服。

  按:此方的意义,治气郁兼疼痛,针对既患子宫肿胀病,又压迫了肠胃,以致形成食痞,而气不升降,宜开郁理脾之剂治之。

  第 5-10 方略,分别为补血化积、补虚化积、疏气化积、化积祛瘀、坐药二方。

  笔者按:于老所说的癥、瘕、痃、癖、疝、瘀血、血蛊,都属子宫瘤发病的临床症状。其中“血蛊”是血性腹水,是癌症晚期,属恶性肿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