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刘毅东《填脐疗法》论证探讨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刘毅东,生于 1927 年,卒于 1975 年,因病 48 岁谢世。1950 年他参加唐山市中医进修班,1952-1954 年又参加卫生部进修学校学习。1956 年卫生部调他参加筹备成立北京中医学院工作,他是筹备组 5 个老师之一。1957 年他调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组工作,1958 年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后,在医院针灸科工作。刘老师专心研究清代吴尚先撰次的《理瀹骈文》,又名《外台医说》,著有《填脐疗法》一书。笔者仅在此对该书的论证加以分析探讨,以飨读者。

  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从 70 余种文献中积累和选录了百余种配方,并就其临床主治作用进行初步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相当广泛,如在急救方面,能治疗卒中不省、脱重、脱水、溺死及新生儿窒息等;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能治疗消化不良、泄泻、上腹痛、便秘等;在泌尿系统疾病方面,能治疗小便不通、水肿等;生殖系统方面,能治疗妇女闭经,并能催生、安胎、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等;对男性可治梦遗、滑精、阳痿,又能控制射精等;在神经系统方面,可治中风,能发汗、止盗汗等。并对某些疾病还具有抑菌、杀虫和消炎作用,如对痢疾、肠炎、疟疾、霍乱的治疗等。除治疗作用外,该疗法还可以养生和强壮保健。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其治疗范围以腹腔各系统为主,尤其在消化、泌尿、生殖三个系统表现更突出,它主要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的一些疾病。

  笔者在 1951 年学会用“二甘散”(生甘草、甘遂)填脐法治久治不愈的间日疟,一次外敷就治愈,这成了我的第一个病例。后又用该疗法治不明原因导致寒热往来“少阳证”,也 1-2 次就治愈。以后我又用五倍子填脐法治蛋白尿,用吴茱萸填脐法治虚寒性口舌糜烂,以五倍子填脐法治盗汗等。我对填脐法治病,从内心佩服,这都是取法于民。现将《填脐疗法》的常用配方分述如下:

  一、霍乱

  1.急救暖脐散:治霍乱,吐泻交作,筋脉挛急。此证朝发夕死。

  处方:上肉桂 2.8 g,母丁香 4 g,硫黄 1.5 g,生香附 5.8 g,真麝香 1.4 g。上药,研细末,每用 1 g 纳脐中,外以好膏药封贴,一副即愈。

  2.霍乱已死,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

  3.霍乱已死,而腹中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艾灸不计其数,以醒为度。

  4.疗霍乱苦烦闷急满者:以盐纳脐内,艾灸,不计数,以醒为度。

  5.干霍乱已死:灸法,以头微热者,盐填脐内,艾灸,不计数,以醒为度。

  二、痢疾

  1.红药丸:治水泻、白痢神效。孕妇忌。

  处方:硫黄 9 g,母丁香 3 g,麝香 1 g,加独头蒜数枚,捣如泥,再入三味研匀,和丸如桐子大,以朱砂为衣。

  又方:母丁香 4 粒,土木鳖 1 个,麝香 0.3 g,研末,和为丸,如芡实大,纳脐中,外用膏药贴之。治小儿痢疾尤验。

  庚生按:此方治疗夏秋霍乱转筋及一切受寒腹痛,极效。予尝以红药丸 3 g 加肉桂 3 g 为散,0.6-1 g 置脐眼上,用寻常膏药盖之,重者以艾火安于膏药上灸上,或以茶壶熨之。神效。

  2.参莲膏:治噤口痢,百药不效。

  处方:黄连 3 g,人参 1 g,煎水,下喉即愈。先以田螺捣烂,入麝香 0.1 g,纳脐中引热下行,然后服药。

  3.小儿红痢及噤口:用田螺捣烂,置脐中,顷刻奏效。

  4.虫糖散:治噤口痢方,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拌匀,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即愈。

  5.痢疾:白芥子同生姜捣膏封脐。又针砂同官桂,枯矾水贴脐。

  三、腹泻

  1.小儿泄泻神方:木鳖子 1 个,煨热去壳,加小丁香 3 粒,共为末,水糊丸,入小儿脐中,封以膏药,自愈。

  2.小儿奶痢不止,脱肛,风痛,角弓反张:灸神阙 3 壮,麝香 10 壮。

  3.止寒痢:胡椒末,和饭作饼,温敷脐上,或胡椒、大蒜作饼敷。又,车前子、肉桂等分,研末纳脐。

  4.小儿水泻不止:五倍子研细末,陈醋调稀熬成膏,贴脐上,立止。如盗汗经过服药治疗不效,用五倍散。

  四、肠鸣

  1.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

  2.主脐中水肿,臌胀,肠鸣,状如雷声,时上冲心,灸七至四百壮。

  五、脱肛

  1.老人滑肠困重,乃肠气虚脱,小便不禁,灸神阙三百壮。

  2.《备急千金要方》疗小儿脱肛方,灸脐中 3 壮。

  六、二便不通

  1.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连根葱一二茎,带土生姜(不洗)1 块,淡豆豉 21 粒,盐,1 匙,同研烂作饼,烘热纳脐中,以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通再换 1 新饼。

  2.治癃闭熨法:用葱白一斤细挫,入麝香 1.5 g,拌匀,分 2 包,置脐上,先以炭火熨斗熨之,半炷香时换 1 包,以冷水熨斗熨之,互相递熨,以尿通为度。

  3.蜗牛膏:治大小便不通,神效。蜗牛 3 枚,去壳,捣如泥,加麝香少许,纳脐中,以手按揉之,立通。

  笔者按:蜗牛麝香膏,外科秘传,能移疮。疮长危险处,可用蜗牛麝香研末,划线牵移安全处,原创痊愈,新疮自发,无危险。

  4.热结小便不通利:取盐纳脐中,作灸,令热为度,良。

  5.小便卒不通:炒盐纳脐中即下。

  6.虚劳以及老人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灸神阙 100 壮,自通。

  7.小便不通:大蒜 1 枚,去皮,捣烂,敷脐上,或用艾火灸五至七壮,先以食盐炒热填脐上。

  8.二便不通:白矾研末,填满脐中,以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内即通。脐平者,以厚币作环围之。

  9.老年小便闭塞:上肉桂末 15 g,为末,纳入脐内,以葱和酒,作饼盖之扎好,小便立通。

  七、肠下血

  肠澼(痔疮)下血不止:以饮食冷物损失大肠气也,灸神阙 300 壮。

  (笔者摘自刘毅东老师 1964 年著《填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