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二篇 《内经》《难经》病证配方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引言:我国的传统文化重在传承。国粹之一的京剧进行了系统的“音配像”工程,为继承京剧国粹流派的精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为国粹的中医何独不然?仲景为了继承《素问》《灵枢》旨趣,“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仔细比较,《素问·调经论篇》载:“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仲景以证配方,“阳虚则外寒”,仲景配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阴盛则内寒”,仲景配四逆汤温里驱寒;“阳盛则外热”,仲景配以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阴虚则内热”,仲景配以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252 方,大多数都以“病证配方”形式出现,他自己在通脉四逆汤方后也说:“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显然,“病证配方”是仲景传承《内经》《难经》的基本形式,作为经典,历时一千八百多年,至今盛而不衰。《系辞》一言九鼎,说“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如此”。

  笔者幼习经方承庭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攻读《伤寒杂病论》白文,阅读了千万篇经方临床应用的报道与论著,复印了经方临床报道佼佼者千余篇,放在案头,五十年如一日,反复阅读体会。七十岁以后,决定重走仲景路,将《内经》《难经》之病症配以经方,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配以麻黄汤和委中放血疗法;《灵枢·邪客》篇中“阴虚,故目不瞑”,轻则配以百合地黄汤,重则配以防己地黄汤;《难经·十四难》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轻则配以桂枝甘草汤,重则桂枝汤。

  为《内经》《难经》病证配经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我针对病症所配之方恐难达到琴瑟和鸣,或是邯郸学步,愚者一得而已,仅供我的学生临床参考。

  (高齐民书于海运仓 3 号,2012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