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卷二 三焦疾病篇之五

高齐民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后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呕止,停后服。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此处有 6 条条文与辨伤寒第 365、338、360、361、367 条重复,故删去。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此处有 5 条条文与伤寒篇第 363、364、366、368、372 条重复,故删去。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痉湿暍病脉证治篇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升;一半到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令米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大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