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6.银翘散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温病条辨》)

提要

银翘散

加减银翘散

比较银翘散、银翘汤

连翘30g金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豆豉15g牛蒡子18g上药杵为散,每服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4小时服一次,日三服,夜一服。轻者6小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上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

以上是《温病条辨》银翘散原来的用量、制法、煎服法,现今临床上常把银翘散作为汤剂水煎服。今把作汤剂用的处方剂量介绍如下,供参考。连翘9~12g,金银花9~12g,桔梗6~9g,荆芥6~9g,薄荷(后下)3~5g,竹叶6~9g,生甘草3g,牛蒡子9g,淡豆豉9g,芦根15g,水煎服。

本方为辛凉平剂,可广泛地用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的证候。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发热,不恶寒,口渴咽痛,头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之证。或初起时微恶风寒,如伤寒太阳表虚证,经服用桂枝汤后,恶风寒全无,仍有发热、口渴、咽痛、咳嗽等症者。

本方以金银花辛凉解表,连翘清热解表,共为主药;荆芥、薄荷、豆豉辛凉发散,透邪外出,为辅药;牛蒡子辛凉散风,桔梗宣肺疏解,配生甘草入上焦更能利咽解毒,竹叶轻清,清热除烦,共为佐药;芦根甘寒入肺,清热生津为使药。诸药共达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为临床常用之方剂。

温病误用汗法汗不出,而发疹者,可用本方去豆豉,加细生地黄12g、牡丹皮9g、大青叶9g、玄参30g治之。此证禁用升、柴、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等。

无汗头痛者,可重用荆芥、薄荷,再加菊花、白蒺藜等以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多汗口渴者,可重用金银花、连翘,少用荆芥、薄荷,并另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等。如夹湿邪而出现胸闷、呕恶、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可加藿香、佩兰(鲜者更好)等。

太阴伏暑(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舌白、口渴、无汗者,本方去牛蒡子,加杏仁9g、滑石12g;舌赤、口渴、无汗者,本方加生地黄18g、牡丹皮12g、赤芍12g、麦冬18g主之;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本方去牛蒡子、荆芥穗,加杏仁9g、生石膏(先下)20g、黄芩9~12g。

肺受疟邪,逆传心包络而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苔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应用加减银翘散(《温病条辨》),即:连翘10g,金银花9g,玄参5g,麦冬5g,犀角5g(现用水牛角代),竹叶3g,共为粗末,每服15g,煎成去渣,点荷叶汁二三茶匙,一日3服。

银翘散与银翘汤(金银花15g,连翘9g,竹叶6g,生甘草3g,麦冬12g,生地黄12g)均用于治疗温病。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汤则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我常以银翘散随证加减作汤剂煎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发热等,屡获良效。加减的药方如下:金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薄荷5g,生甘草3g,荆芥穗9g,玄参15g,生地黄15g,炒黄芩10g,大青叶10g,射干10g,水煎服。

流行性脑膜炎初起时,常常表现出头痛、发热、口渴、脉浮数等邪在卫分的温病证候,这时也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我常用金银花12g、连翘15g、荆芥穗10g、薄荷(后下)6g、菊花10g、大青叶20g、玄参20g、蒲公英30g、炒黄芩10g随证加减。身有汗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先下)35g、知母10g、天花粉12g;头痛项强者,加葛根15~20g、羌活9g,金银花改为18~25g;恶心呕吐者,加佩兰10g、竹茹9g、清半夏10g。

头痛、恶寒、发热、不口渴、脉不数者,忌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