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二两(有的作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以上为原书中的用量与煎服方法。近人的用量如下,可资参考。
葛根15~24g炙甘草6g黄芩6~9g黄连9~12g用水约1200ml,先煮葛根,煎至1000ml,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ml,分两次温服,每次200ml。
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自汗,本应用桂枝汤解表,医者误用下法,致虚其肠胃,热邪乘虚入里,而造成病人下利不止,脉促(为表邪仍未解),喘而汗出(里热气逆)之证。此为邪热留于太阳、阳明,协热下利,可兼见身热口渴,胸脘烦闷,自汗气喘,舌红,脉数或偶有一止(促脉)等症。
方中用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而热自退,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双解之法。
西医的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病,如出现上述诸症时,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效果甚佳。
我常用本方加木香9g、厚朴10g、焦槟榔12g、炒白芍12g、马齿苋10g等,用于急性菌痢出现肠胃湿热证者,可收良好效果,请试用。
本方与黄芩汤均治伤寒病出现下利者。但要分清本方所治为太阳病桂枝证误下遂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脉促者;而黄芩汤(黄芩、白芍、甘草、大枣)则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既有太阳证之身热、头痛、脊强,又有少阳证之耳聋、胁痛、呕而口苦、寒热往来。自下利,“自”是指未曾误用下法(本方所主为误用下法所致)而自出现下利之症,病在半表半里,故以黄芩汤和解之。
如下利带有脓血,血多脓少,腹痛腹坠,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窘迫便频,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而弦者,可以本方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生地榆等,有佳效。
寒湿下利及里虚寒下利者,均禁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