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4.地黄饮子

焦树德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宣明论方》)

提要

地黄饮子

比较地黄饮子、镇肝熄风汤

生地黄90g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炮附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各30g五味子15g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0g,用水一杯半,生姜3片,大枣1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杯,温服。近代多以上方根据辨证,适当增减,作汤剂煎服。

主治中风、少阴气厥不至,心肾不交,发为风痱,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大小便或秘闭或失禁或正常,或兼面赤烦渴等。

本方重用地黄以滋肾之真阴,巴戟天、肉苁蓉、肉桂、附子以追复真元之火,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山萸肉酸涩温肝而固精,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五味子保肺养阴以滋水源。使心肾相交,精气渐旺,风火自熄。注意方中的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原为驱逐浊阴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易去掉。综观本方的立意和作用,以温补下元、收纳浮阳为主,又兼有开心窍、祛痰浊、通心肾的作用。用之得当,确有良效。

我常用本方治疗西医诊断的脊髓痨、脊髓炎、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等病出现中风、风痱病证候者,或舌强语涩、吞咽发呛,或两腿瘫痪,或上下肢肌肉萎缩,或两脚如踩棉花,或如踩圆球而走路不稳,或二便失控等。如下肢走路困难,两腿发凉喜暖明显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川续断、牛膝,并重用桂、附。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川木通;小便失控者加覆盆子、桑螵蛸、乌药;肢体筋肉拘急者加伸筋草、生薏苡仁、生白芍、白僵蚕;久病难愈者加红花、桃仁、地龙、炙山甲。

笔者在1959—1960年,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协作,以地黄饮子为主随证加减(西药只需服用各种维生素)治疗脊髓痨、脊髓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今摘要介绍两个病例,以供参考。

例一:刘某某,男,49岁,1959年4月13日入院。入院11日前,寒战,发热,两腿酸痛无力。4日尿闭,两腿不能行走。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神经系统检查:两腿完全软瘫,痛觉消失,触觉减退,深浅反射消失,反射消失,大小便潴留。经腰穿、验血等检查,诊断为脊髓炎。入院后经用维生素B1、B12、B6、C及B.A.L、青霉素、导尿管开放引流等治疗,病情无变化。

4月22日开始加用中药,中医诊断为风痱,投以地黄饮子为主随证加减的中药(各种维生素继续使用)。4月25日下肢痛觉部分恢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出现。4月27日,右下肢稍能活动,4月28日,两下肢皆稍能活动,感觉也恢复,两侧出现巴彬斯基征。5月23日能扶车下地行走。6月23日能独立行走,拔去导尿管能自行排尿。6月30日“基本痊愈”出院。

例二:王某某,女,22岁,入院日期1958年9月24日。患者于1956年2月,左眼视力减退,7日后失明,治疗后恢复到0.1.9月腰以下发麻,3个月后自愈。1958年5月两眼视力减退,7日后只有光感,以后四肢麻木力弱,右侧较重,入院时排尿困难,不能行走。检查:视力左0.1、右0.5,两侧视乳头原发性萎缩。颈1以下浅感觉减退,胸2以下深感觉消失,右侧上下肢力弱,左侧上下肢全瘫,两上肢腱反射亢进,两下肢腱反射能引出,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经查血、腰穿等检查,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经用维生素B1、B12、乌洛托平、青霉素、链霉素、B.A.L、可的松、理疗等治疗,病情虽有时波动,但整个病情没有好转。

1959年4月18日除应用一般维生素外,请中医加用中药。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为肾虚发为风痱,投以地黄饮子为主随证加减的汤剂。4月24日两下肢疼痛。5月9日半身痛觉稍恢复,左膝关节能抗重力。5月15日感觉全恢复,两下肢能抗重力,踝阵挛(+)。5月18日两侧病理反射消失,5月27日排尿自如。6月3日两上肢力量也恢复,改用其它药物,随证调理,于8月16日以“基本痊愈”出院。

基本药方为:生地黄15g,熟地黄12g,山萸肉10g,肉苁蓉15g,附子9~12g,肉桂6~9g,巴戟天9~12g,淫羊藿9~12g,鹿角胶10g,牛膝10~15g,远志9~12g,桂枝9~12g,川续断9~15g,石斛12g,天、麦冬各9g。疼痛明显时加川、草乌各6~9g,菴莒子10g;小便不利者加海金沙9~15g,车前子15g;下元虚寒甚者加硫黄粉0.6~1g冲服、钟乳石10g;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加藿香10g、砂仁6g等。

30多年来,我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脊髓病变,如脊髓痨、脊髓炎、侧索硬化、联合硬化、脊髓空洞症等,均收到较好效果。希大家采用,并作进一步研究。

本方与镇肝熄风汤均治中风,但本方重点在补肾、养肝、开窍,镇肝熄风汤重点在镇肝、降逆、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