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某某,女,45 岁,长里村。2013 年 12 月 8 日诊:一周以前,先病头痛,恶寒微热,乃自服速效伤风胶囊,川芎茶调丸等。头痛即轻,再服二日,但仍不能愈。今已上 10 天了,现仍头痛,头昏,鼻塞清涕。周身困倦,不欲动作,稍事活动则虚汗自出,因来欲服中药治疗。望面色淡白,精神疲乏,舌淡苔薄,脉弱无力,处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扶正祛邪。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甘草 10 克,大枣 4 个,生姜 15 克。3 剂。
服完头目清爽,余证消失病愈。
(2)王某某,女,28 岁,长里村。2004 年 11 月 20 日诊:经常易感冒,缠绵多日难愈。此次感冒已月余,服过抗病毒冲剂、白加黑等多种西药,现仍头痛头昏。恶寒,微热,鼻塞不通气,清涕特多,擦得鼻子都痛,眼睛觉涩。望其精神疲倦,舌淡苔薄,脉象浮弱无力。询知饮食稍减,不呕不渴,即按太阳病中风施治。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甘草 10 克,大枣 4 个,生姜 15 克,芥穗 6 克。5 剂。
一服头痛等证即轻,药未服完感冒已愈。
【按语】世间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就伤寒太阳病来说,太阳病属阳属表,然而仔细辨之,太阳病也有表里;太阳经证属表,太阳腑证属里,陈修园称其为表中之表和表中之里。太阳经证之中,也有表里之分。伤寒为表,中风为里,本案病人即称其为太阳经之里证。一般说来,凡是太阳经病,兼现虚弱之像的,都可以按太阳中风证治疗,不得纠缠于汗的有无,以辨其伤寒与中风。
我认为:头痛一证,凡是兼现头昏的,大多属于虚证。本案病人,病久逾月不愈,而现头痛头昏、微热恶寒等一系列症状,是太阳经证不解,里气虚弱之证无疑。桂枝汤并非专治太阳病,还有温补中焦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因而在《伤寒论》太阴篇中就有“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也就是针对此类病人而言。桂枝汤又是小建中汤的基础方,增白芍、加饴糖就成了温中补脾、调和气血的小建中汤了。
桂枝汤类方的应用,应以脾胃、阴阳气血俱为不足最为适合,但要审系阳虚无停饮、阴虚无燥热之人方可与之,否则,非其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