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某,男,38 岁,长里村。2003 年 5 月 4 日诊:鼻塞清涕,头痛、头昏已 10 余日,初以为轻微感冒,也未在意。近两日来,腹中时痛阵作,不呕不泻。但不想吃饭,不吃也不觉饿。询及无发热恶寒,但身上时有微微汗出,四肢疲乏。望舌淡苔薄白,脉象浮弱,按压腹部不硬不胀。诊为太阳寒邪不解,邪气攻里之证,治从外解,处以桂枝加芍药汤。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20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3 剂。
1 剂腹痛即止,3 剂服完,不食、感冒等证皆愈。
(2)我初习医时,曾治邻里一妪。时当农村秋收,家务农事繁忙,劳累着凉后即头痛微热,啬啬恶寒,腹中疼痛时作。诊得痛在胃脘脐周,按之虚软,苔薄白,舌不红,脉浮弱,有汗。诊为太阳中风证,以证兼腹痛,为太阳外邪干及太阴之证。遵《内经》“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之旨,按太阳病邪气攻里、脾气不和施治,处以桂枝加芍药汤治表和里。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20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2 剂。
服一剂后,病人背脊发热,继之汗出绵绵,腹痛恶寒头痛等证立减。2 剂服完后,觉腹内鸣响渐紧,继而腹泻两次,病者以为病情有加,因而又来诊治:腹已不痛,虽下利后反觉周身轻快,饮食增加,诊脉和缓,检查再别无不适,未再用药而愈。
此案治疗虽已过去 30 余年,至今犹历历在目,当时只欣然于此方治病见效之速,而于服药后何以出现腹泻下利没能探究。后来临证稍久,阅历渐广,方知桂枝汤本有温健脾胃之功,药后出现的腹痛下利即是太阴篇的“脾家实,腐秽当去”。是由脾阳回复,胃肠机能振奋,蠕动加速而下利,使肠间平时运化不力蓄积的腐秽随之而去。仲景早有明训,只缘当初初学未道,而不得其解,自此后研习《伤寒论》信心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