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姓妇女,30 余岁,长里村。1995 年 9 月 6 日诊:10 余日前,先病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即在卫生所静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5 日,头痛,发热,恶寒等证皆愈,咳嗽随轻,又开了止咳化痰的西药服用。服完后咳嗽不轻反而渐重,而要求服中药治疗。现已无发热恶寒,主要是咳嗽较重,兼以气逆喘息,时有虚汗。头不痛但觉头昏,身体疲乏。近一周来饮食锐减,不吃也不饿。望患者面色淡黄,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浮弱,诊为太阳病余邪未尽,正气受损、肺失肃降之证。治疗必须邪正兼顾,安内攘外,处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以调和营卫,扶正解肌,利肺降气。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甘草 10 克,厚朴 12 克,杏仁 12 克,干姜 10 克,五味子 10 克,大枣 4 个,生姜 12 克。3 剂。
再诊:气喘已平,咳嗽减轻,饮食改善,精神转好,再予前方加味。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甘草 10 克,厚朴 10 克,杏仁 12 克,干姜 10 克,五味子 10 克,款冬花 10 克,大枣 4 个,生姜 15 克。3 剂。
10 余日后,得知咳嗽、喘息等病已愈。
(2)李某某,男,51 岁,工地工人。2014 年 12 月 4 日,以“感冒”近两个月,静脉输液,服不少西药,病仍不愈来诊。主诉:先于 10 月中旬某日,淋雨受凉,晚上即发热头痛,在社区门诊开了些药,服两天后,热退病轻渐愈。不数日,又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咳嗽,再服药不愈,即去社区医院治疗。诊为上感,医生给与静脉滴注头孢、利巴韦林等药,治疗 4 天,诸证减轻。但出现咳嗽痰多等证,又服了好多止咳化痰消炎的药,但仍咳嗽,兼以气喘。
诊见:咳嗽频作,气息喘逆,咳剧时尤显,咳痰清稀多泡沫,偶有黄痰。头昏微痛,稍动则易汗出。饮食减少,周身酸困乏力,四肢肌肉酸痛。望舌淡润,苔薄白,脉象浮弱。病为太阳病邪气不解内迫,影响肺气肃降失常之病。治宜扶正祛邪、降气定喘,主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甘草 10 克,厚朴 12 克,杏仁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10 枚,前胡 12 克,桔梗 10 克,生姜 12 克。5 剂。
再诊时,喘息已平,头昏头痛消失,余症亦大为减轻,现偶尔咳嗽,痰也没了,再以上方加减。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甘草 10 克,厚朴 12 克,杏仁 10 克,干姜 10 克,五味子 6 克,桔梗 10 克,款冬花 10 克。5 剂。
春节假后,患者来看他的“慢性胃炎”,得知上次诊后,咳嗽病愈。
【按语】咳嗽喘逆与中风同时并现,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外感邪气经治疗不愈,表邪被遏,不能外解,邪气内迫,伤及正气,使肺气肃降失常而咳喘;或是病人宿有肺疾,又感受外邪,引发宿疾而病咳喘,以上二例咳嗽喘逆,皆属于前者。安苄西林、头孢等大量静滴,伤及脾肺阳气,阳气被伤,则头昏,困倦,虚汗,饮食减退;伤及肺气,肃降失职则咳嗽喘逆。因而此病当标本同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扶正解肌祛邪,以朴、杏降气利痰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