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阳明病发热呕恶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毛某某,男,28 岁。1984 年秋天某日诊:发热,头痛,腰痛伴呕恶二天。经注射、服药(阿尼利定,安卡青霉素,强力银翘片等),发热仍不退,头痛呕恶加重,食减困乏,于西安传染病医院检查。经化验,透视后诊断为:(1)上感;(2)出血热?遂入院观察治疗,经静脉滴注安卡青霉素、氢化可的松、双黄连等治疗 3 天,发热呕吐加重。家属邀请中医治疗:诊见发热不退,面赤心烦,晨轻午后加重;时时汗出,头痛无恶寒;呕吐时作,自得病以后食欲日减;口渴舌红,诊脉浮数。因按热伤气阴,胃失和降施治。

  【处方】竹叶 10 克,半夏 10 克,生石膏 30 克,人参 15 克,麦门冬 20 克,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芦根 50 克,粳米 50 克,甘草 6 克。3 剂。

  再诊:一剂服后,呕止能食,再服热退,三剂服完,饮食复常,热不再作。诊得脉浮虚数,舌淡红苔薄,再于前方加减。

  【处方】竹叶 10 克,生石膏 18 克,人参 20 克,麦门冬 20 克,半夏 10 克,甘草 10 克,粳米 50 克,芦根 30 克。3 剂。

  服完后,患者又去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遂康复如初。

  【按语】患者不恶寒,发热数日不退,口渴面赤,心烦汗多,知其病在阳明。阳明邪热炽盛,热蒸汗多。邪热易伤阳气,汗多易伤津液。阳气伤则食减困乏,胃气伤则呕恶不食;津伤则口渴心烦,舌赤脉数,病为阳明经热,气阴两伤,胃失和降之证。治当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竹叶石膏汤为此病的对之方,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再加以桑、菊祛风热止头痛,芦根以除热生津,故其发热呕恶可除,头痛等证可消,正气津液得复,其病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