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8.阳明病呕吐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1)心某某,男,24 岁,工人。2004 年 8 月 5 日,以呕吐剧烈,影响饮食而来诊。据患者云:半月前,由于食用凉粉等食物后,即胃间不适,满闷欲吐,渐至食欲减退,胃中痞满。呕吐不能饮食,不吃东西不呕,若进食一点食物,即欲呕吐,直至吐出始安,妨碍饮食,甚以为苦。10 余天来,曾服过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也输过液体治疗,其呕吐不减,仍不能食。

  诊见:患者形体羸瘦,面色淡白,胃腹痞满不舒,按之柔软不痛,脉缓,望舌淡苔白腻。《金匮要略》曰:“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毅然处以姜半夏 24 克,生姜 30 克。3 剂。水煎,顿服。

  患者后来见面时说,开始喝中药前心里还是很紧张,虑及喝药时呕吐,药喝不下去。然而头煎服下,再也未吐。服二三顿后,食即能下,不再呕吐,胃脘痞满消失。3 剂服完,即饮食渐复如初。

  【按语】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曰:“呕吐哕,皆属胃。”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食物,以降为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因而出现呕吐而食谷不得下之病。当然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但是临床上以胃失和降、停饮不化而引起的呕吐最为常见。半夏和胃,化饮降逆,生姜化饮和胃止呕,二者相伍,治疗呕吐所致的食谷不下最为有效。

  张仲景的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三方组成相同,但小半夏汤重用生姜至 1 升,配以生姜,而以化饮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半夏汤则用半夏半升,重用生姜汁至 1 升,主要在于辛散寒饮,通胸中阳气;若将生姜换成干姜,则为半夏干姜散方,又成为治疗中阳不足、寒饮停胃所致的“干呕吐逆,吐涎沫”的主方。

  (2)邢某,女,23 岁,学生,长里村。10 余日前,曾因呕吐不欲饮食,在街镇医院、交大一附院输液治疗(用药不详)数日,病不减轻,仍时欲呕吐,不欲饮食。诊见:面色淡黄,精神萎靡,呕吐剧烈,吐出清水以及痰涎甚多。感觉胃中痞满不舒,遂以手按之,胃脘痞软而不硬痛,有振水音。脉象弦缓,舌淡润而水滑。诊为膈间停水,致胃气上逆之证,治以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

  【处方】姜半夏 20 克,生姜 30 克,茯苓 15 克。2 剂。

  再诊:服后呕吐即止,能食不少流质饮食。精神好转,望舌稍红,苔薄少而燥。以病邪虽已去,津液亏损,改处以麦门冬汤加生姜以清养胃阴,降逆和胃。3 剂后呕吐不作,饮食复常病愈。

  【按语】患者由于水饮停蓄,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不食之证,反以输液补水,陡增其饮,是故不愈。治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以小半夏汤和胃降逆止呕,加茯苓合生姜以去饮利水,水去呕止,胃气和顺,则呕吐不食、沉困痞满等证可愈。

  小半夏加茯苓是《金匮要略》用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以及水停心下的饮家呕吐。我既往以此方治疗水饮所致的眩晕,效验颇多,常能收到饮去呕止、胃复晕消的效果,惜未有此方证医案保留下来,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