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杜镇李某某,45 岁,男,业商。2003 年 4 月 6 日以食欲不振,口苦已两年,服药不效来诊。
患者由于工作关系,生活没有规律,生意忙时常顾不上吃饭,或迟或早,时饥时饱。渐渐觉得饮食减少,头昏,口苦,胃胀想吐,常想吐但也呕吐不出来。两年来,服过不少治胃药,效果不大。有医认为病属肝炎,让做检查。但肝功及两对半均无异常。现就是饮食减少,没有食欲,还觉胃部胀满,欲吐、口苦。
诊见患者体瘦面色暗黄,精神抑郁,胸闷烦躁。遂以手按胃脘,柔软不痛。诊脉弦细而长,舌淡红,苔白略厚。即按少阳病枢机不利,三焦郁滞,脾土失疏所致。治以小柴胡汤加味以疏利三焦,畅达肝气,和肝疏脾治之。
【处方】柴胡 15 克,黄芩 10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5 克,炙甘草 6 克,干姜 10 克,大枣 5 个,并加以安胃下食的青皮 6 克、温养中宫,灵动胃气的砂仁 6 克。6 剂。
服了 3 天,诸证即轻。待 6 剂服完后,再诊时,已食欲大为增加,胸闷胃胀等证已经消失。再予上方 6 剂。
服完后,饮食已经复常,欲呕心烦已消病愈。
【按语】患者不食即少阳病默默不欲食。兼以口苦、欲吐,心烦,脉弦细。少阳病形悉具,故能二诊而病愈。
(2)孙某某,男,56 岁,长里村。2008 年 4 月 6 日诊:整天食不知味,饮食渐少,周身困倦,没精打采近月时间。先自服健胃消食片、山楂丸少效。家属催促,乃去西安南郊某医院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开了多种中、西药服用,效果仍不理想。家属领之来诊:表情抑郁,精神淡漠,面色暗黄。自觉饮食不香,勉强食些。大便不爽,三四天一次,兼有心烦急躁。望舌红、苔白偏右,诊脉弦长。询之并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欲呕头痛等证,但具脉、舌等证,仍按少阳病施治,治以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柴胡 12 克,黄芩 10 克,姜半夏 12 克,党参 20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砂仁 10 克。5 剂
再诊:饮食增加,大便已畅,一二日一次。精神渐觉开朗,舌红苔薄润,偏苔已去,脉弦细。宜顾其本,仍于上方加入补气健脾之味。
【处方】柴胡 12 克,黄芩 10 克,姜半夏 12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枚,砂仁 10 克,茯苓 15 克,白术 10 克,陈皮 10 克。5 剂。
三诊:饮食较前大为改善,已不觉困乏,精神振作,已无倦容。舌淡红苔薄白,其病已愈,无须汤药,开了“逍遥丸”2 瓶,每次 12 粒,每日 2 次,缓慢调理巩固。
【按语】患者为我村乡邻,稔知其素性心小,遇事踌躇。首次诊治,搭语望神即已知其病情大概。少阳证虽不悉具,但以脉弦、心烦,舌苔偏白就已足矣。偏白苔为少阳病所独有,是病在半表半里的舌像,脉弦为肝气不畅,心烦为气滞热郁。加以不食,少阳病枢机不利,三焦失畅之病已明,故以小柴胡汤疏理三焦,畅达气机,中焦脾土得疏,自能“土得木而达”,使饮食复常。
少阳病的不欲食,从本质上也往往缘于土的虚弱,因而先用小柴胡疏达。待病轻后,宜加入补气健脾之味,以固其本,不可忽视。这也是仲景肝(胆)病顾脾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