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28 岁。2009 年 6 月 10 日诊:咽中不舒,疼痛近月,初服西药,2 日后,痛即轻。停药后又痛,医又给输液,做雾化治疗 3 天,咽痛减轻。又输液治疗 3 天,仍觉咽中稍痛不舒,咽中如有物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望其咽喉,色淡不红,稍有水肿。舌淡红苔白,脉弦长,诊为喉痹之病。是由于气机郁结,痰凝气滞,上逆咽喉所致,处以半夏厚朴汤加味。
【处方】半夏 12 克,厚朴 12 克,苏叶 10 克,茯苓 15 克,甘草 10 克,生姜 15 克,桔梗 10 克。5 剂。
再诊:咽中不舒大为减轻,但左胁下时痛,腹痛欲便不畅,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为气机不畅,肝气犯脾之证,改处以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 15 克,半夏 12 克,白芍 20 克,党参 15 克,甘草 10 克,薤白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5 个。5 剂。
服完后,腹、胁下痛消失,不呕能食,喉痹也愈。
【按语】此病人情绪抑郁,少阳气机郁滞,复受寒邪,故病咽痛、咽中不舒之病,服西药后,咽痛虽轻,而咽中不舒难愈者,是少阳经气滞痰凝所致。少阳病本有口苦,咽干,但实际上少阳病常多有咽喉不舒、喉痹不利之证。
此喉痹证初用小柴胡汤加桔梗治疗亦可,不失原则,但终不如半夏厚朴汤更好,更为直接。喉痹稍轻,又现少阳气滞横逆犯脾之象,因治以小柴胡疏肝畅气,调和肝脾。因其见证以胁、腹痛为主,遵仲景加减法,腹痛去芩加芍药,再加以散胸与肠中滞气的薤白。6 剂后,其肝气得平,脾胃得调,故其肝气犯脾之病可治,喉痹之病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