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0.少阳病阳证似阴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翁某某,女,35 岁,长安引镇。以常觉恶寒,腿冷腿痛,胸闷不舒,膝窝、腋窝时多汗出来诊。

  患者一年前,正值产后,适逢家庭变故,情志受挫,继而出现忽冷忽热、时时汗出、腿痛怕冷之病。先在当地诊治。病没有好,又到西安交大附院做了各种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结果。辗转看了数家中医门诊,光在某伤寒专家处服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两个月。现仍恶寒汗多,腿冷腿痛难愈。中医师翁兄见我治病每用附子,常治阴证,特地荐来我处诊治。

  刻诊:患者形体偏瘦,虽时在中秋,却早着夹衣、毛裤,言说怕冷。望患者面色暗黄,但双目炯炯有神。询后得知:身冷身痛,周身困重,双腿常觉冷痛,两膝弯,两腋下时多汗出。胸闷心烦,饮食减退,情绪易于激动。诸证综合,有似阴证,但望其舌,舌质稍红,舌体干敛,白苔满布舌面,脉象弦而细弱,当以脉、舌为据,再佐以胸闷、心烦。诊为少阳病,肝胆气机郁滞、枢机不利之证,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之。

  【处方】醋柴胡 12 克,黄芩 6 克,姜半夏 12 克,红参 20 克,茯苓 24 克,桂枝 12 克,炙甘草 10 克,生大黄 10 克,干姜 12 克,大枣 8 个,生龙骨、生牡蛎各 24 克,生铁落 24 克,白术 12 克,远志 10 克。7 剂。

  上方服后,周身困重立轻,怕冷、腿冷痛、汗多等症也大为改善。

  此病前三诊,一直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0 余剂后,身痛怕冷、腿冷腿痛已愈,恶寒汗多之证亦大为减轻,精神也较前开朗,但因精神引起的疾患,常受精神影响而复发。后来几次诊治,又因神志方面疾病改服过二加龙骨牡蛎汤,但其恶寒怕冷、身痛汗多之证轻多了。

  【按语】此案症情确属错综复杂,既有恶寒特甚、困重汗出、冷痛等寒症、虚证,又有胸闷心烦、舌红干敛、舌苔白厚等热证、实证,寒热错杂,虚实兼挟。然而虚多实少,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重加补虚之味,如红参、桂枝、炙甘草、茯苓、白术、干姜、大枣,轻用泻热去实之物如芩、军、铁落等,以切合患者体质,故能取得如期疗效。

  此少阳病貌似阴证、虚证,故他处皆以虚证、寒证论治。殊不知,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出而为阳,入而为阴,有时少阳病见证也有类如少阴病者。如《伤寒论》少阴篇就有“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的四逆散证,就是由于少阳阳气郁滞,气机不通而现恶寒四肢厥冷。少阳病有类少阴之证,并不鲜见。在太阳篇中还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