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3.少阳病右胁痛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马某某,女,50 岁,回民。右胁下痛胀不舒,近日加重,由其家属陪同来诊。诊见:右胁下痛无定处,有时痛在胁下,时蹿右背,时或胃脘胀痛。诊脉弦长,舌淡红苔白。遂问病人有胆囊炎否?病人说胆囊炎已四五年了,前日医院检查有胆囊息肉,近日感觉各种症状加重了。我笑了说:你不用说了,我替你说:胸闷,心烦急躁,时而头痛,饮食减少,大便干结难解。病人也笑了:你说神了,以上症状都有,近一个多月来,体重减了七八斤,还有晚上身上灼热。我说不是,是一阵发冷,一阵发热。病人越发叹服了,忙说:就是就是。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少阳病胆胃不和之证,此病临床上见得太多了,也就是小柴胡汤去黄芩与四逆散合剂之证,随即书以上方予之。

  【处方】醋柴胡 15 克,白芍 24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5 克,甘草 10 克,枳壳 15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个,生姜 15 克。6 剂。

  再诊:胁下胀痛大减,寒热、头痛消失,余证亦轻,胃中仍觉痞满,偶有呃逆。诊得脉沉弦,舌淡红苔白,遂以调和肝胃,和胃降逆之法,以四逆散合旋覆代赭者汤治之。

  【处方】醋柴胡 12 克,枳壳 12 克,白芍 15 克,炙甘草 10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8 克,旋覆花 10 克,代赭石 15 克,干姜 15 克,肉桂 6 克。大枣 4 个。6 剂。

  三诊:胃中痞减轻,呃逆已平。胁下已不痛,以手指按之稍有不舒。饮食增加,其病基本已愈,再以首诊方加减,以事巩固调理。

  【处方】醋柴胡 12 克,白芍 15 克,姜半夏 12 克,党参 18 克,炙甘草 10 克,枳壳 12 克,干姜 10 克,大枣 4 个,肉桂 6 克,生姜 15 克。6 剂。

  服完后,胁不再痛,胃中痞满消失,饮食复常病愈。

  【按语】此案是个典型的少阳病,故少阳证悉具。少阳病为半表半里之证,或出而兼表,入而兼里,无一定规律可循,因而临床症状表现繁杂。是故治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方后附有或然证的加减法,如胸烦不呕去参、夏,加瓜蒌根;若渴半夏易瓜蒌根;心悸尿秘芩易苓;肋下痞硬枣易蛎;不渴微热参易桂;咳去参、枣加姜、味。此案患者因胁下痛,时或胃脘胀痛,是属肝胆气逆横逆犯胃之证,故以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以平肝缓急止痛,合四逆散舒肝利胆和胃以调枢机,枢机调和,肝气得畅则胁下痛即减,胃脘胀痛即消,头痛恶寒能除。

  旋覆代赭汤是补脾升阳、和胃降逆的良方,与四逆散相合,增其调和胆胃、畅气平肝之功。而又加干姜,肉桂者,是虑及白芍、枳壳、赭石、柴胡皆为寒凉之品,是为制约寒凉之性以顾胃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