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是人体机能之濒于衰减的状态,表现为全身之里虚寒证。由于少阴统括心、肾,因而出现心肾阳气不振,阴寒内盛之候。少阴病的主要脉证是“脉微细,但欲寐”,由于少阴阳气衰微,营血不足,因而脉微细,而现精神极度疲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沉困萎靡状态。
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正常情况下,心火通过经脉下交于肾,则肾脏温暖而膀胱之气化,肾水亦因阳气的升腾作用而上济于心。使心火不至偏亢。如此则水升火降,水火既济,彼此协调制约,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少阴既统心肾水火之气,因而它的病理机转,随其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即可从水化寒而亡阳,也可从火化热而亡阴。亡阳为阳虚寒化证,可见恶寒无热,踡卧欲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精神萎靡,小便清白,脉沉微,舌淡苔白润等症。阴寒虚极,阳气被格拒于外,还可出现面赤、躁扰不宁、反不恶寒而见发热等假热证象;亡阴则为病邪从火化热伤阴,邪从热化,则可出现心烦、不得眠,口渴、咽痛,舌红脉数等症。寒化和热化是少阴病机的中心环节,在少阴病的发展变化,以及辨证论治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少阴病的治疗原则,以扶阳气、救阴液为主要治法。寒化证,治以扶阳抑阴,以四逆汤、附子汤、真武汤等方为主,若真寒假热出现戴阳或格阳证时,宜治以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方;热化证,治宜黄连阿胶汤、桔梗汤、猪苓汤、猪肤汤等。若少阴阳虚,复感外邪,太阳、少阴同病的,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若太阳、少阴同病,但以少阴病为重且急时,则先用四逆汤急复其阳,待阳气回复,再议解表。
少阴病邪入心肾,为疾病的最后和最危重阶段,其阳气衰微可知,临证中当以“治末病”的原则,见微知著。如少阴病,脉只要现沉的,即可以四逆汤急温其里,不得待其吐利、厥逆、大汗等诸症毕现,而后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