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8.少阴病面浮足肿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范某某,女,67 岁,乳家庄。2013 年 6 月 16 日诊:面浮足肿时发 5 年余,平素血压常高,经常服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半个月以来,晨起头昏沉重,面上感觉紧绷不舒,先在村卫生所按高血压治疗,开了些西药,服完后其证不减,又现足肿周身沉重,腹胀食减。因来中医门诊治疗。患者形体略胖,面色淡白暗黄,神情疲惫。诊得血压 160/90mmHg,舌淡胖苔白,边有齿痕,脉沉无力。即按少阴阳虚、水湿内滞不化施治,处以真武汤加味。

  【处方】制附子 3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24 克,白芍 12 克,肉桂 6 克,砂仁 6 克,生姜 20 克。6 剂。

  再诊:面浮已消,足肿头昏皆轻,饮食增加,余证转好,血压测得 145/90mmHg,其病已轻,再予上方 6 剂,嘱服完再诊。

  三诊:头昏已大轻,肿胀全消,饮食增加,身仍困乏。舌淡苔白齿痕,脉仍沉弱,再予真武汤加味。

  【处方】制附子 3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20 克,白芍 12 克,肉桂 6 克,砂仁 6 克,生姜 20 克,鹿角片 12 克。6 剂。

  头昏消除,足肿消退未再反复,精神转好,病情暂告痊愈。

  【按语】少阴阳气不足,则阴邪内聚不化,阻碍阳气,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则头昏沉困,阴邪内聚不行则为面浮足肿,周身沉重,少阴阳气不足,中焦失煦,脾胃运化不行故腹胀食减。治当温补少阴真火,真火一旺,阴霾自消。故主用附子温补少阴之阳,白术、茯苓、生姜,利水健脾,白芍益血和营,加肉桂助附子以温肾阳,通阳气,助茯苓,白术、干姜以通阳利水,砂仁以温中阳,畅气机。少阴阳气旺,脾肾阳旺则阴邪自消,阴邪消则阳气行,则诸证可除。

  真武汤张仲景用治太阳病发汗太过伤阳,致使邪入少阴的“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以及“少阴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之病。综合归纳,真武汤主治少阴阳虚、水气不化之证,具有很高的疗效,因而能愈少阴面浮足肿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