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某某,女,42 岁,2008 年 4 月 6 日诊:经常头昏腰痛,半月来烦躁时作,严重时常常心烦躁乱,坐卧不宁,安静不下来。诊见:面色黯淡,精神疲惫,时时虚汗自出,近来头昏加重,时或头痛。望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少,脉沉无力。询知兼有周身困乏欲寐,食欲减少,晚上睡眠不实,睡后易醒。诊为少阴病肾阳虚衰、阴液内虚之证,处以扶助阳气兼救阴液的茯苓四逆汤加味。
【处方】制附子 24 克,干姜 12 克,炙甘草 15 克,红参 15 克,茯苓 20 克,远志 6 克,天麻 12 克。6 剂。
2008 年 4 月 15 日,再诊:头昏头痛减轻,烦躁已少,睡眠也有改善。诸证已轻,效不更方,再予上方,6 剂。
4 月 24 日三诊:烦躁已不再作,头已不痛,稍昏,睡眠已复正常。仍予上方加味。
【处方】制附子 24 克,干姜 12 克,炙甘草 12 克,红参 15 克,茯苓 20 克,天麻 12 克,沙苑子 15 克,生龙、牡各 24 克。
2008 年 5 月 10 日四诊:头昏头痛已经消失,精神清爽,烦躁未再发作。脉沉尺弱,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其病已愈。以少阴病,大多阳气衰弱日久,宜再温补阳气以巩固调理,助其恢复。善后以补肾助阳、纳气归肾的潜阳丹加味。
【处方】制附子 24 克,龟板 12 克,砂仁 10 克,炙甘草 12 克,茯苓 15 克。6 剂。
【按语】此例病人素体阳气不足,兼以阴液耗伤,致成阴阳俱虚、水火不济之证。其病以阳气不足为主,故用茯苓四逆汤以温补阳气,兼救阴液。茯苓四逆汤即为回阴救逆的四逆汤,加入性甘微寒的人参、甘淡的茯苓而成,因而具有温补阳气、益气生阴、宁心安神之功,今加辛温安神宁心的远志以助其力,加性味甘平的天麻以清头目、止眩晕,加生龙、牡补肾益阴以止烦躁。故其阳气回复,心阴得生,困倦欲寐可治,烦躁头昏可愈。我常以茯苓四逆汤治疗肾阳虚弱、心肾不交的失眠、心悸等症,效果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