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青年,工人。患鼻出血两年多,10 余日或半月一发,发作时必先感觉心中烦热,头涨,鼻孔热痒,继而衄血时出。剧时左、右鼻孔都流,量不甚多。
本次发病已 20 余天,服中、西药物以及局部药物纱条填塞压迫,稍止一时,不时仍作,经人引荐来诊:问及既往,初得病时服过西药以及龙胆泻肝丸,作用不甚明显。有时自以卫生纸填塞,冷水浇额,衄暂时得止。曾在厂医务室治疗,有叫服知柏地黄丸的,有处用犀角地黄汤加焦栀、蒲黄、柏叶炭的,或效或不效,病情或勉强控制,但一般不出 20 天衄血又犯。
我诊见:患者鼻孔不红不肿,舌色红苔白厚,脉沉弦,证属虚、实混杂,寒、热兼有。然而沿用何法?处方颇难。经仔细询问,病人每次衄血时,兼有心胸烦热,胃脘作痛,饮食减少,口苦欲呕等厥阴病寒热错杂之症,因乃试按厥阴病寒热夹杂症治疗,处以乌梅丸加味。
【处方】乌梅 30 克,川椒、肉桂、制附子各 6 克,细辛 3 克,干姜炭、黄连、黄柏、党参、当归各 10 克,侧柏叶 20 克,童便 50 克(兑入饮服)。4 剂。
二诊:鼻衄已止,饮食增加。病人欣谓:年余来经常觉心口闷热难受,现在也觉得舒服多了。效不更方,再处以前方四剂。煎服。
两年后访及,得知鼻衄愈后,再也未犯。
【按语】厥阴为阴经之末,阴极则阳生,故其病多寒热错杂。肝木疏泄失常,发泄不遂,常生邪热。肝木升泄太过则邪热上炎,扰动血脉,肝失所藏则致衄血。乌梅丸能温下焦之阳,清泄心包之火,调其寒热而致水火既济,能畅达肝气而使三焦通利。厥阴水火即济,三焦通利,邪热自退,肝气自平而衄血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