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某某,女,64 岁,法士特公司家属。胃中痞满不舒,时或疼痛,痛无定出,不时觉有一股气自脐周,到胃、再向上而衡于咽喉,发作时特别难受,有欲闭气之感。日发作五六次,常以早上较轻,下午加重。诊得兼有心悸时作,胸闷善太息。测得血压 160/100mmHg,舌淡红苔白,中根部白厚,脉沉弦。诊为肝气郁结,肝气挟冲脉上冲之奔豚病,治以仲景奔豚汤加减。
【处方】李根皮(以合欢皮代替)15 克,葛根 15 克,姜半夏 12 克,当归 12 克,白芍 18 克,川芎 10 克,炙甘草 10 克,桂枝 10 克,茯苓 20,干姜 12 克。6 剂。
复诊:胃中痞满、胀痛皆轻,气冲上减少,发作时也轻,心悸已止。脉舌同前,效不更方,再于上方加厚朴 12 克。6 剂。
三诊:胃中胀痛消失,气逆冲上已平,没再发作,微有胸闷。舌淡红苔白薄,脉弦细,其病已基本治愈。患者觉病已轻,不想再服汤药,即给予逍遥丸 3 瓶。每次 12 粒,每日 2 次。并嘱患者注意调节情志,戒生气动怒,少忧思,宜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和恬淡的心态。再加以药物调理,即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按语】《金匮要略》曰:“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此患者由于七情所伤,致使肝气郁结日久,气结饮滞,挟冲脉之气上逆而成奔豚之病。故治以疏肝和胃,平冲降逆的奔豚汤。因药房不备李根皮,代之以开郁畅气的合欢皮;因兼虚、兼寒、兼饮,故去苦寒之黄芩;以生姜易干姜,再加桂枝温阳降冲化饮,茯苓祛饮宁心止悸。服后冲逆即平,再以上方去葛根加厚朴,以助其消饮除满。
奔豚之病,“皆从惊恐得之”。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皆能影响人体气机逆乱失常,因而奔豚气病,尤其是像如此案例,肝气郁结,挟冲脉之气上冲之证,日常临证并不鲜见。奔豚汤当为此证的对之方,但临床应用上,还要结合病人体质的虚实寒热,以及有无兼挟等见证,灵活化裁,方能切合实际病情而方与证合。再则,此病即由七情内伤所得,心理开导、心理调摄等医嘱指导也不应忽视。
(2)贺某,男,24 岁,紫薇田园都市。2014 年 3 月 9 日诊,患者云:近一月来,腹部脐周胀满时作,有时脐中悸动,剧时感觉脐部出现胀气一股,从脐周上冲咽喉、头面,此时感觉身上特冷,犹“如小冰块下落身上”(患者语),冷剧时随即汗大出,冷渐退去。
诊见:面色淡白晦暗,舌淡苔白,脉弦。随问患者,得这病前后有何诱因,因啥得之?患者说:一月以前,夜班下班回家时,已是后半夜,路上突受惊吓后,即成此病。遂诊为奔豚病,阳虚不运、阴邪上逆之证,以桂枝加桂汤加味治之。
【处方】桂枝 12 克,白芍 12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5 各,肉桂 10 克,茯苓 20 克,生姜 15 克。6 剂。
再诊:腹胀减轻,气逆冲上大为减少,发作时也轻。病者头昏,周身沉困,腰腿冷痛,脉沉而弦,改处以真武汤加味。
【处方】制附子 3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24 克,白芍 12 克,生姜 15 克,肉桂 10 克。6 剂。
三诊:奔豚气上冲之病,已不再复发,头昏周身困重也大为减轻。前因回故乡省亲,停药 20 多天,未能继续诊治。近来又觉胃腹胀闷,头昏身困,身上疼痛游走不定,时而心悸。诊得舌淡润苔白薄,脉沉弦,再以真武汤加味。
【处方】制附子 3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24 克,白芍 12 克,生姜 15 克,肉桂 15 克,前胡 12 克。6 剂。
四诊:头昏身困,胃腹胀闷大为减轻,心悸已止,身痛消失。脉沉弦,舌淡苔白,其病已愈。因患者体属阳虚,再处以上方,去前胡,以调理巩固。
服上方 14 多剂后,观察一年多,其奔豚气之病,愈后再未发。
【按语】《金匮要略》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此病人素体阳气不足,阴邪内停之体,因突遭惊吓,气血逆乱,而致阳不制阴,阴邪挟冲脉之气上逆,而成奔豚之病。
奔豚气病发于冲脉,以冲脉起于胞中,与足少阴脉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上行经喉,绕口唇,达目框下。正常情况下,冲脉之气以下行为顺,若病则逆气而里急。奔豚病又由惊恐得之,其病机自然与心、肝、肾有关。惊伤于心,恐伤于肾,肝主气机的疏泄。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循冲脉上逆,亦可发为奔豚气之病。
患者即由于本身心肾阳气不足,下焦的阴霾寒水之邪随冲脉上逆,而现胀气自脐腹上冲咽喉、头面之证。阳气不足则恶寒,清阳不升则头痛头昏,阳气不足,阴邪内滞则周身沉困,腰腿冷痛,阴邪阻阳不通则脐中悸动。
桂枝加桂汤有温补心肾之阳、平冲降逆之功,是治疗阳虚奔豚气的主方。再加以辛温温中的干姜,化饮止悸的茯苓,使其作用更为增强,因而服后奔豚气之腹胀、气逆上冲等证大为减轻。再诊时,病以阳虚阴寒之邪内滞为重,因而改处以温阳化饮的真武汤加肉桂,温补心阳以助阳化阴,兼通阳气,服完以后奔豚气之病已大为减轻。患者因故亦未能及时巩固、继续治疗,隔 20 多日后以至又现头昏、身困、胃腹胀闷、心悸身痛等阳虚阴盛阻气之证,幸而未至阴邪上逆出现。随即再以真武汤加前胡散邪下气,以除胸胃满闷,温阳化阴以固本祛邪,巩固治疗。服后,头昏、身困、胃腹胀闷、心悸身痛即除。因阳气不足日久,再用真武汤加肉桂服了 10 多剂,以巩固治疗。阳虚阴盛之证全部消失,观察奔豚气之病一年多,未再复发。